天山西部山区含融雪补给的可能最大洪水计算方法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5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6-12页 |
·基本思路 | 第12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的基本情况 | 第15-23页 |
·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 第15页 |
·气象概况 | 第15-19页 |
·水文特性 | 第19-20页 |
·子流域划分 | 第20-21页 |
·资料选择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可能最大降水(PMP)的估算 | 第23-43页 |
·PMP 估算方案 | 第23-26页 |
·本次计算方案的拟定 | 第26-31页 |
·PMP 的计算 | 第31-39页 |
·对2005 年典型暴雨分析 | 第39-40页 |
·PMP 成果合理性分析 | 第40-43页 |
第四章 融雪量的估算 | 第43-55页 |
·融雪洪水形成机制 | 第43-44页 |
·积雪与融雪模型 | 第44-46页 |
·可能最大融雪的估算 | 第46-47页 |
·融雪模型参数 | 第47-50页 |
·积雪信息的提取 | 第50-54页 |
·积雪深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可能最大洪水(PMF)分析计算 | 第55-80页 |
·由PMP 推求PMF 方法 | 第55-56页 |
·新安江三水源模型法求PMF | 第56-65页 |
·资料的来源和处理 | 第65-68页 |
·影响山区河流径流形成的基本因素 | 第68页 |
·气温过程与积雪深 | 第68-70页 |
·PMF 分析计算 | 第70-76页 |
·PMF 计算成果比较 | 第76-78页 |
·PMF 成果合理性分析 | 第78-8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3页 |
·结论 | 第80页 |
·创新点 | 第80-81页 |
·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