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9-10页 |
| ·论文研究方法、基本框架及创新点 | 第10-12页 |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0-11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 第2章 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 第12-22页 |
| ·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内涵 | 第12-17页 |
| ·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基本概念 | 第12-14页 |
| ·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14-17页 |
| ·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 ·城市地租理论 | 第17-18页 |
| ·城市土地供需均衡理论 | 第18-19页 |
| ·城市土地产权理论 | 第19-20页 |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2页 |
| 第3章 我国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现状及国际比较 | 第22-30页 |
| ·我国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历史考察 | 第22-24页 |
| ·土地自由流动阶段(建国后——1953 年) | 第22页 |
| ·土地行政配给阶段(1954 年——1986 年) | 第22-23页 |
| ·土地供给进入市场化阶段(1987 年——1995 年) | 第23页 |
| ·土地市场化深入阶段(1996 年至今) | 第23-24页 |
| ·我国现阶段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特点 | 第24-26页 |
| ·我国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双轨制特征 | 第24-25页 |
| ·我国城市土地供给的政府垄断 | 第25页 |
| ·我国城市土地供给政策的双重标准 | 第25-26页 |
| ·我国城市土地供给流转过程的直接性 | 第26页 |
| ·国内外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对比分析 | 第26-30页 |
| ·美国的土地供给制度 | 第26-27页 |
| ·英国的土地供给制度 | 第27-28页 |
| ·香港的土地供给制度 | 第28-29页 |
| ·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国际比较 | 第29-30页 |
| 第4章 我国城市土地供给制度存在的问题、影响及原因探析 | 第30-36页 |
| ·城市土地供给的市场化程度低 | 第30-32页 |
| ·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低 | 第30-31页 |
| ·城市土地资产盈利能力差 | 第31页 |
| ·城市土地资源特性与资产特性相混淆 | 第31-32页 |
| ·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不合理 | 第32-36页 |
| ·城市土地供给制度无法作为有效调控手段 | 第33页 |
| ·城市土地的供给结构不合理 | 第33-34页 |
| ·城市土地产权体系不完善 | 第34-36页 |
| 第5章 完善我国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政策建议 | 第36-46页 |
| ·区分城市土地资源与资产特征,完善管理及经营模式 | 第36-42页 |
| ·实现政府土地管理者与经营者的分离 | 第36-37页 |
| ·成立国有土地资产经营公司 | 第37-41页 |
| ·完善政府作为土地资源管理者的职能 | 第41-42页 |
| ·完善城市土地产权体系——城市衍生土地所有权理论的提出 | 第42-46页 |
| ·城市衍生土地所有权理论的提出 | 第42-43页 |
| ·城市衍生土地所有权理论的理论分析 | 第43-44页 |
| ·城市衍生土地所有权理论的实践意义 | 第44-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