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虐待战俘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引言:选题意义及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第一章 关于战俘待遇法规的历史演变 | 第11-22页 |
第一节 国际人道法及战俘的概念 | 第12-14页 |
一、国际人道法的概念 | 第12页 |
二、战俘的概念 | 第12-13页 |
三、战俘应享有的权利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战争法规的发展史 | 第14-18页 |
一、习惯法阶段(从上古时期到十七世纪) | 第14-15页 |
二、双边协定阶段(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末) | 第15-17页 |
三、国际公约阶段(十九世纪末以来) | 第17-18页 |
第三节 虐俘行为构成犯罪 | 第18-22页 |
第二章 另一个战场上的生存斗争 | 第22-46页 |
第一节 英美盟军战俘的遭遇 | 第22-33页 |
一、死亡之旅 | 第23-26页 |
二、炼狱之灾 | 第26-31页 |
三、奴役之苦 | 第31-33页 |
第二节 中国战俘的悲惨遭遇 | 第33-46页 |
一、恐怖的集中营 | 第34-40页 |
二、生存斗争 | 第40-41页 |
三、在日本的战俘劳工 | 第41-46页 |
第三章 日本对战俘劳工的赔偿 | 第46-61页 |
第一节 战俘生涯的后遗症 | 第46-50页 |
第二节 赔偿问题 | 第50-61页 |
第四章 历史的反思 | 第61-73页 |
第一节 虐俘原因试探 | 第61-67页 |
一、战争的残酷性导致人性失常 | 第61-64页 |
二、文化民族心理 | 第64-66页 |
三、国际监督机制的软弱性和滞后性 | 第66-67页 |
第二节 “化干戈为玉帛”的现实意义 | 第67-73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