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脉搏波传输时间的无创血压测量方法研究
| 提要 | 第1-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血压测量技术发展的历史 | 第8-9页 |
| ·无创血压测量方法综述 | 第9-12页 |
| ·柯氏音听诊法 | 第9-10页 |
| ·示波法 | 第10-11页 |
| ·恒定容积法 | 第11页 |
| ·扁平张立法 | 第11-12页 |
| ·超声法 | 第12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利用脉搏波传输时间测量血压的原理 | 第13-27页 |
|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 ·动脉血压的形成 | 第13-14页 |
| ·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 ·动脉脉搏波的相关理论 | 第15-20页 |
| ·动脉脉搏波的产生及波形特征 | 第15-16页 |
| ·动脉的血液流动和管壁运动方程 | 第16-18页 |
| ·脉搏波的传播速度 | 第18-20页 |
| ·脉搏波传播时间与血压的关系 | 第20-22页 |
| ·光电容积脉搏波测量原理 | 第22-23页 |
| ·人体心电概述 | 第23-26页 |
| ·心电的产生 | 第24页 |
| ·心电的传导 | 第24-25页 |
| ·心电信号波形分析 | 第25-26页 |
| ·基于PTT的无创血压测量总体框图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27-47页 |
| ·PPG信号检测模块设计 | 第27-32页 |
| ·PPG传感器的设计 | 第27-30页 |
| ·二阶低通滤波电路 | 第30页 |
| ·二阶高通滤波电路 | 第30-31页 |
| ·二级放大及电平提升电路 | 第31-32页 |
| ·ECG信号检测模块设计 | 第32-40页 |
| ·心电电极和导联选择 | 第32-34页 |
| ·前置放大电路 | 第34-37页 |
| ·右腿驱动电路 | 第37页 |
| ·带通滤波电路 | 第37-38页 |
| ·工频50Hz陷波电路 | 第38-39页 |
| ·主放大电路及电平提升电路 | 第39-40页 |
| ·数据采集和传输模块 | 第40-45页 |
| ·单片机的选择 | 第40-41页 |
| ·单片机最小系统 | 第41-42页 |
| ·A/D转换 | 第42-43页 |
| ·蓝牙无线传输模块 | 第43-45页 |
| ·电源管理模块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7-61页 |
| ·单片机的软件设计 | 第47-49页 |
| ·主控制模块 | 第47页 |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47-48页 |
| ·串口通讯模块 | 第48-49页 |
| ·信号的预处理 | 第49-55页 |
| ·建立在零极点抵消基础上的整系数滤波器的原理 | 第50-53页 |
| ·数字陷波器(BS)的分析和设计 | 第53-55页 |
| ·心电R波的检出 | 第55-58页 |
| ·Hilbert变换介绍 | 第55-56页 |
| ·R波检测的具体实现 | 第56-58页 |
| ·容积脉搏波特征点的提取 | 第58-61页 |
| 第五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1-66页 |
| ·实验方案 | 第61页 |
| ·结果分析 | 第61-66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摘要 | 第69-71页 |
| ABSTRACT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