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工程思维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 第9-11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二)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10页 |
| (三) 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 二、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三、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 (一) 研究的思路 | 第13页 |
| (二)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 四、 论文的难点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 (一) 论文的难点 | 第14页 |
| (二)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社会工程与思维解析 | 第15-21页 |
| 一、 社会工程的内涵与本质属性 | 第15-17页 |
| (一) 社会工程的内涵 | 第15页 |
| (二) 社会工程的社会性 | 第15-16页 |
| (三) 社会工程的系统性 | 第16页 |
| (四) 社会工程的复杂性 | 第16-17页 |
| 二、 思维的结构与功能 | 第17-21页 |
| (一) 思维的要素和材料 | 第17-19页 |
| (二) 思维的内容与形式 | 第19页 |
| (三) 思维的功能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社会工程思维的基础理论 | 第21-29页 |
| 一、 社会工程思维的含义 | 第21页 |
| 二、 社会工程思维的基本特征 | 第21-23页 |
| (一) 组织性 | 第21-22页 |
| (二) 协调性 | 第22-23页 |
| (三) 整体性 | 第23页 |
| 三、 社会工程思维的基本规律 | 第23-29页 |
| (一) 结构优化规律 | 第23-25页 |
| (二) 争辩互补规律 | 第25-26页 |
| (三) 整体效应规律 | 第26-29页 |
| 第四章 社会工程思维的结构与功能 | 第29-38页 |
| 一、 社会工程思维的结构层次 | 第29-34页 |
| (一) 社会工程思维的主体和客体 | 第29-32页 |
| (二) 社会工程思维的个体层次和群体层次 | 第32-34页 |
| 二、 社会工程思维的功能 | 第34-38页 |
| (一) 社会工程思维的信息功能 | 第34-36页 |
| (二) 社会工程思维的生产功能 | 第36-37页 |
| (三) 社会工程思维的协调功能 | 第37-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个人简历 | 第4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