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蒟抗抑郁有效部位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研究及大叶蒟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概论 | 第11-17页 |
第一节 抗抑郁药物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第二节 胡椒属植物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第一部分 抗抑郁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研究 | 第17-56页 |
第一章 对照品的制备和纯化 | 第18-25页 |
1、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18-19页 |
2、实验方法 | 第19页 |
3、实验结果 | 第19-24页 |
·制取粗品 | 第19-20页 |
·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纯化 | 第20-24页 |
4、讨论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 第25-34页 |
第一节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26-30页 |
1、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6页 |
2、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26页 |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26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6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26-27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7-28页 |
·准确度 | 第28页 |
·精密度 | 第28-29页 |
·稳定性 | 第29页 |
·重复性 | 第29页 |
3、实验结果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凯式定氮法 | 第30-33页 |
1、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0页 |
2、试液的配制 | 第30-31页 |
3、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4、实验结果 | 第32-33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大叶蒟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研究 | 第34-46页 |
第一节 有效部位提取工艺研究 | 第35-42页 |
1、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5-36页 |
2、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36-40页 |
·不同浓度乙醇的考察 | 第36-37页 |
·提取时间的考察 | 第37-38页 |
·提取溶剂用量和提取次数的考察 | 第38页 |
·星点设计法优选大叶蒟提取工艺条件 | 第38-40页 |
3、讨论 | 第40-42页 |
第二节 大叶蒟有效部位的纯化工艺研究 | 第42-46页 |
1、萃取剂的选择 | 第42-43页 |
2、萃取工艺及操作条件的确定 | 第43-45页 |
·水相中被萃取组分浓度对总生物碱萃取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萃取相比(O/W)对总生物碱萃取率的影响 | 第44页 |
·萃取工艺确定 | 第44页 |
·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3、讨论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大叶蒟药材HPLC法定量研究 | 第46-56页 |
1、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46-47页 |
2、实验方法 | 第47-52页 |
·样品处理方式及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47-50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50-52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52-55页 |
·原药材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 第52-54页 |
·我国常见胡椒属植物中化合物含量测定 | 第54页 |
·大叶蒟有效部位化合物含量测定 | 第54-55页 |
4、讨论 | 第55-56页 |
第二部分 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 第56-77页 |
第五章 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 第57-77页 |
1、材料及方法 | 第57页 |
2、仪器及实验条件 | 第57页 |
3、结果 | 第57-76页 |
4、讨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结语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一 | 第82-95页 |
附录二 | 第95-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