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2页 |
| ·论文研究体系 | 第12-13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为什么要创作城市雕塑 | 第14-23页 |
| ·城市雕塑的相关概念阐述 | 第14-16页 |
| ·城市雕塑的概念 | 第14页 |
| ·城市雕塑与城市公共艺术的界定 | 第14-15页 |
| ·城市雕塑的类型 | 第15-16页 |
| ·城市雕塑的功能 | 第16-19页 |
| ·崇拜、纪念、教育、传播 | 第16页 |
| ·美化环境、美化生活、陶冶情操 | 第16-17页 |
| ·认识、表达、交流 | 第17页 |
| ·审美欲望的满足 | 第17页 |
| ·心理调适 | 第17-18页 |
| ·经济功能 | 第18页 |
| ·文化积累 | 第18-19页 |
| ·城市雕塑与城市的关系 | 第19-20页 |
| ·城市雕塑与人类精神生活有密切联系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应该怎么样创作城市雕塑 | 第23-33页 |
| ·城市雕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 | 第23-24页 |
| ·城市门户的相关概念阐述 | 第24-27页 |
| ·城市门户的概念 | 第24页 |
| ·城市门户实体空间形态的载体和分类 | 第24-27页 |
| ·城市门户的特殊性 | 第27-29页 |
| ·城市门户的边缘性 | 第27-28页 |
| ·城市门户的期待性 | 第28页 |
| ·城市门户的标志性 | 第28页 |
| ·城市门户的文化性 | 第28页 |
| ·城市门户的功能的复杂性 | 第28-29页 |
| ·城市门户的相对变动性 | 第29页 |
| ·城市门户与城市的关系 | 第29-31页 |
| ·作为城市道路的起点 | 第29-30页 |
| ·作为城市边界 | 第30页 |
| ·作为城市区域的一部分 | 第30页 |
| ·作为城市节点 | 第30-31页 |
| ·作为城市标志物 | 第31页 |
| ·城市门户与人的关系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要创作什么样的城市雕塑 | 第33-40页 |
| ·城市雕塑创作的艺术语言 | 第33-36页 |
| ·形体 | 第33-34页 |
| ·空间 | 第34-35页 |
| ·材质 | 第35-36页 |
| ·材料加工改造 | 第36页 |
| ·城市门户空间对城市雕塑的要求 | 第36-39页 |
| ·公共性 | 第37页 |
| ·独特性 | 第37-38页 |
| ·长期性 | 第38页 |
| ·地域文化性 | 第38-39页 |
| ·环境性 | 第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城市门户空间雕塑实例分析 | 第40-48页 |
| ·国内城市门户空间雕塑实例分析 | 第40-43页 |
| ·西安丝绸之路群雕 | 第40-42页 |
| ·临潼秦统一雕塑 | 第42-43页 |
| ·国外城市门户空间雕塑实例分析 | 第43-47页 |
| ·丹麦美人鱼雕塑 | 第43-45页 |
| ·美国自由女神像 | 第45-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六章 城市雕塑创作实践---咸阳市总体雕塑体系规划 | 第48-77页 |
| ·咸阳市城市相关概况 | 第48-51页 |
| ·咸阳市城市概况 | 第48-49页 |
| ·咸阳市城市雕塑环境空间研究 | 第49-51页 |
| ·咸阳市城市雕塑发展的有利条件 | 第51-53页 |
| ·咸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第51-52页 |
| ·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需求 | 第52-53页 |
| ·城市雕塑体系规划 | 第53-65页 |
| ·城市雕塑体系规划相关概念 | 第53-54页 |
| ·咸阳城市雕塑体系规划 | 第54-65页 |
| ·咸阳城市门户空间重点雕塑意向分析 | 第65-76页 |
| ·秦皇路与新西宝高速接口处雕塑 | 第65-69页 |
| ·火车站广场 | 第69-72页 |
| ·机场高速、银武高速与迎宾大道交叉口转盘处 | 第72-76页 |
| ·小结 | 第76-77页 |
| 结论 | 第77-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