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一、死刑复核程序概述 | 第10-14页 |
(一) 死刑复核程序的实质 | 第10页 |
(二) 死刑复核程序存在的价值基础 | 第10-11页 |
(三) 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历史 | 第11-14页 |
二、现行死刑复核程序的分析 | 第14-29页 |
(一) 前提是注重死刑复核的基础 | 第16-17页 |
(二) 死刑复核应摒弃认识上的“重实体轻程序”观念,坚持程序和实体并重,确保诉讼公正 | 第17-18页 |
(三) 死刑复核的主体应保持中立性及特定性 | 第18-19页 |
(四) 死刑复核应贯彻全面审理和重点复核的原则 | 第19-21页 |
(五) 实行复核听证制度,避免复核的随意性 | 第21-23页 |
(六) 死刑复核案件的证明标准应该统一,并高于其他刑事案件 | 第23-25页 |
(七) 应明确死刑复核案件的报送程序及复核程序 | 第25-26页 |
(八) 应明确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期限 | 第26-28页 |
(九) 应加强检察机关对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监督 | 第28-29页 |
三、关于三审终审制 | 第29-39页 |
(一) 实行三审终审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1-33页 |
(二) 关于三审终审制的设想 | 第33-36页 |
(三) 死刑案件三审终审制度具体设计 | 第36-39页 |
四、结语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谢辞 | 第43-4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