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利用anti-waxy基因降低两系不育系261S水稻及杂交粳稻“闵优香粳”稻米直链淀粉含量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杂交水稻的发展及水稻性状改良研究进展第12-39页
 摘要第12-14页
 前言第14页
 1. 我国水稻分布概况第14-15页
 2. 杂交水稻的发展第15-18页
   ·三系法第15-16页
   ·两系法第16-17页
   ·一系法第17页
   ·超级稻第17-18页
 3. 水稻性状改良研究进展第18-37页
   ·品质性状第18-23页
     ·碾米品质性状的遗传第19页
     ·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第19-20页
       ·粒型第19-20页
       ·垩白第20页
     ·蒸煮食昧品质性状的遗传第20-23页
       ·直链淀粉含量第20-22页
       ·胶稠度第22页
       ·糊化温度第22页
       ·香味第22-23页
     ·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第23页
       ·蛋白质含量第23页
       ·脂肪含量第23页
   ·抗虫第23-26页
     ·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第24-25页
     ·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第25页
     ·植物凝集素基因第25-26页
     ·其它抗虫基因第26页
   ·抗病第26-34页
     ·白叶枯病第26-29页
     ·稻瘟病第29-31页
     ·纹枯病第31-32页
     ·水稻条纹叶枯病第32-34页
   ·抗逆第34-36页
     ·耐盐第34-35页
       ·脯氨酸第34页
       ·海藻糖第34页
       ·甜菜碱第34-35页
       ·糖醇第35页
     ·抗旱第35-36页
   ·抗除草剂第36-37页
 4. 展望第37-39页
第二部分 研究论文 利用anti-waxy 基因降低两系不育系2615 水稻及杂交粳稻“闵优香粳”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第39-85页
 摘要第39-43页
 前言第43-45页
 材料与方法第45-57页
  1. 材料第45-46页
   ·试验材料第45页
   ·质粒第45-46页
   ·1/2 MS 培养基第46页
  2. 试验方法第46-57页
   ·筛选含anti-waxy 基因植株及纯合转基因植株的获得第46页
   ·水稻植株总 DNA 的提取第46-47页
   ·转基因植株的PCR 检测第47-50页
     ·转基因植株中anti-waxy 基因的PCR 分析第47-48页
     ·含anti-waxy 基因植株gus 基因的PCR 分析第48-49页
     ·含anti-waxy 基因植株hpt 基因的PCR 分析第49页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49-50页
       ·凝胶的制备第49-50页
       ·加样及进行电泳第50页
   ·转基因T3 代植株含anti-waxy 基因的T-DNA 侧翼序列分析第50-53页
     ·引物设计第50-51页
     ·TAIL-PCR 扩增第51-52页
     ·TAIL-PCR 产物回收和测序第52-53页
     ·序列的比较与分析第53页
   ·转基因两系不育系 261S 水稻自交留种、杂交制种以及 F2 杂交种子的获得第53-54页
     ·自交留种及自交结实率分析第53页
     ·杂交制种及异交结实率分析第53页
     ·F_2 杂交种子的获得第53-54页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第54-55页
     ·直链淀粉含量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4页
     ·转基因T-4 代2615 水稻种子糙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第54-55页
     ·杂交后代F_2 种子糙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第55页
   ·矮化两系不育系2615 新品系的获得第55-57页
     ·大田种植农艺性状稳定性观察第55-56页
     ·突变体矮化及短剑叶性状与anti-waxy 基因共分离分析第56页
     ·数据调查第56页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第56-57页
 结果与分析第57-79页
  1. 转基因水稻植株PCR 分析及转基因纯合材料的获得第57-64页
   ·只含有anti-waxy 基因的转基因水稻的获得第57-58页
   ·筛选只含有anti-waxy 基因的纯合转基因后代第58-64页
  2. 转基因T3 代植株中含anti-waxy 基因T-DNA 侧翼序列分析第64-68页
  3. 转基因2615 水稻自交结实率及异交结实率分析第68-70页
   ·自交结实率分析第68-69页
   ·异交结实率分析第69-70页
  4. 糙米直链淀粉含量分析第70-73页
   ·T_4 代转基因2615 水稻种子糙米直链淀粉含量分析第70页
   ·含有anti-waxy 基因的杂交稻植株糙米直链淀粉含量分析第70-73页
     ·F_1 代植株anti-waxy 基因的PCR 分析第70-73页
     ·F_2 种子糙米直链淀粉含量分析第73页
  5. 矮化两系不育系2615 新品系的获得第73-79页
   ·大田种植稳定性观察结果第73-75页
   ·矮化突变性状与anti-waxy 基因共分离分析第75页
   ·相关性状的统计分析第75-79页
 讨论第79-85页
  1. 降低两系不育系2615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改良“闵优香粳” 杂交稻米的食味品质第79-81页
  2. 转基因安全性第81-82页
  3. 不同整合位点anti-waxy 基因对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第82-83页
  4. 矮化两系不育系 261S 新品系的获得第83-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8页
中英文对照第98-99页
研究成果第99-101页
附件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温培养建立水稻幼胚再生体系及利用农杆菌介导将Waxy-Gt1融合基因导入水稻
下一篇:控制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其降解相关基因的遗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