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感大场景重建的可视化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应用意义 | 第10-11页 |
·技术意义 | 第11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1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第2章 虚拟现实可视化技术 | 第13-22页 |
·引言 | 第13页 |
·可视化技术的三层结构模式 | 第13-14页 |
·虚拟现实技术 | 第14-15页 |
·OpenGL技术 | 第15-22页 |
·OpenGL概述 | 第15-18页 |
·OpenGL的运行机制 | 第18-19页 |
·OpenGL在Windows下的工作原理 | 第19-22页 |
第3章 建立三维模型 | 第22-39页 |
·引言 | 第22页 |
·建立三维地形模型 | 第22-29页 |
·数字高程模型(DEM)介绍 | 第23-24页 |
·数字高程模型的表示形式 | 第24-26页 |
·建立规则网格数字高程模型 | 第26-29页 |
·建立地物模型 | 第29-39页 |
·Cyra HDS3000高清晰测量系统简介 | 第29-30页 |
·采集数据 | 第30-31页 |
·离散地物模型网格化 | 第31-39页 |
第4章 真实感三维场景的建立 | 第39-51页 |
·引言 | 第39页 |
·参数设置 | 第39-40页 |
·模型映射 | 第40页 |
·顶点法向量的计算 | 第40页 |
·顶点颜色的设置 | 第40页 |
·三维变换 | 第40-42页 |
·视点变换和模型变换 | 第41页 |
·投影变换 | 第41页 |
·视口变换 | 第41-42页 |
·可见面识别 | 第42-43页 |
·消隐处理 | 第42页 |
·可见性测试 | 第42-43页 |
·光照模型 | 第43-47页 |
·光照 | 第43-46页 |
·材质 | 第46-47页 |
·明暗处理和显示 | 第47页 |
·纹理映射 | 第47-49页 |
·雾化技术 | 第49-51页 |
第5章 LOD简化 | 第51-56页 |
·引言 | 第51页 |
·层次细节(LOD)技术 | 第51页 |
·算法的选择 | 第51-52页 |
·ROAM算法及算法改进 | 第52-55页 |
·ROAM算法 | 第52-54页 |
·ROAM算法的改进 | 第54-55页 |
·实时渲染算法的实现 | 第55-56页 |
第6章 系统实现 | 第56-70页 |
·开发背景 | 第56页 |
·OpenGL程序框架的构建 | 第56-57页 |
·系统技术路线 | 第57页 |
·主要功能 | 第57-58页 |
·系统总体框架 | 第58-59页 |
·系统实现及应用实例 | 第59-70页 |
·主要功能实现 | 第59-68页 |
·应用实例 | 第68-70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