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敦煌讲史变文叙事艺术再探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0 引论第11-20页
   ·选题原由第11-12页
   ·敦煌变文的界定第12-14页
   ·本论文研究范围第14页
   ·讲史变文研究现状评述第14-18页
     ·校注第14-15页
     ·考释故事源流,探讨主题、人物形象等的演变第15页
     ·思想、文化内涵的研究第15-16页
     ·创作艺术特色、历史地位及影响第16页
     ·综合研究第16页
     ·讲史变文叙事艺术研究第16-18页
   ·研究目的、所用理论方法及意义第18-20页
1 讲史变文对唐前史传叙事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第20-38页
   ·中国古代文学叙事与史传叙事传统的渊源第20-21页
     ·从语源来看第20页
     ·从中国叙事文学的发展来看第20-21页
   ·唐前史传叙事传统的发展第21-22页
   ·讲史变文与唐前史传题材上的渊源第22页
   ·讲史变文对史传叙事视角的继承与发展第22-30页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第三人称非聚焦型)第24-28页
     ·视角的流动性第28-29页
     ·叙事视角的作用及其决定因素第29-30页
     ·小结第30页
   ·讲史变文对史传叙事时间的继承与发展第30-38页
     ·讲史变文的叙事时序第30-33页
     ·讲史变文的叙事时距第33-36页
     ·叙事原始第36-37页
     ·小结第37-38页
2 诗化叙事艺术——诗骚传统对讲史变文叙事的影响第38-50页
   ·诗骚传统第38-39页
   ·语言形式上的诗化特点——讲史变文韵散结合的叙事体制第39-43页
     ·从韵文的句式看诗骚传统的影响第39-41页
     ·散文句式中的骈俪文第41-43页
   ·引用、化用诗骚传统中的诗句第43页
   ·营造意境第43-45页
     ·情随境生第44页
     ·移情入境第44页
     ·体贴物情,物我情融第44-45页
   ·丰富的抒情意象第45-46页
   ·景物描写增多第46-47页
   ·诗骚传统中重章叠句对讲史变文套语的影响第47-49页
   ·小结第49-50页
3 讲史变文的民间口头表演叙事艺术第50-61页
   ·表演理论(Performance Theory)简介第50-52页
   ·从表演理论角度看讲史变文的民间口头表演叙事特色第52-61页
     ·根据听众的道德情感和价值判断的需要来设计人物和情节第52-55页
     ·人物、情节的神奇怪异和夸张第55-57页
     ·加入民间谜语第57-58页
     ·从表演理论看讲史变文的叙事干预第58-61页
4 总结第61-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致谢第69页
个人简历第69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李渔短篇小说的悲剧因素
下一篇:现代影视中的古代民间传说--以白蛇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