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km/h动车组辅助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引言 | 第10-15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辅助逆变器的总体要求、构成及特点 | 第11-12页 |
| ·辅助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 | 第12-13页 |
| ·逆变器并联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 2 单台辅助逆变器设计 | 第15-32页 |
| ·技术指标 | 第15页 |
| ·主电路设计 | 第15-22页 |
| ·主电路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 ·主电路特点 | 第16页 |
| ·开关器件的选择 | 第16-18页 |
| ·滤波参数选择 | 第18-22页 |
| ·控制电路设计 | 第22-31页 |
| ·瞬时值内环设计 | 第23-26页 |
| ·有效值外环设计 | 第26-29页 |
| ·模拟控制器的离散化 | 第29-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3 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模型分析 | 第32-42页 |
| ·逆变器并联原理 | 第32-33页 |
| ·并联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33-35页 |
| ·并联系统的特性分析 | 第35-41页 |
| ·并联系统的环流特性分析 | 第35-37页 |
| ·并联系统的功率特性分析 | 第37-38页 |
| ·并联系统的电压闭环特性分析 | 第38-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4 现有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分析 | 第42-50页 |
| ·集中控制方式 | 第42-43页 |
| ·主从控制方式 | 第43-45页 |
| ·分散控制方式 | 第45-46页 |
| ·无互连线控制方式 | 第46-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5 辅助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 | 第50-55页 |
| ·相位同步控制 | 第50-51页 |
| ·幅值控制 | 第51页 |
| ·均流控制 | 第51-52页 |
| ·并联系统整体描述 | 第52-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6 仿真研究 | 第55-67页 |
| ·仿真软件介绍 | 第55页 |
| ·单台辅助逆变器仿真研究 | 第55-60页 |
| ·仿真参数 | 第55-56页 |
| ·仿真模型 | 第56-57页 |
| ·输入电压波动仿真研究 | 第57-58页 |
| ·负载切换仿真研究 | 第58-60页 |
| ·参数差异对环流影响的仿真研究 | 第60-63页 |
| ·并联系统仿真研究 | 第63-65页 |
| ·系统仿真参数 | 第63页 |
| ·系统仿真模型 | 第63-64页 |
| ·系统仿真波形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67页 |
| 7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 作者简历 | 第70-72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