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纤维更新液膜传质机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目录 | 第10-20页 |
符号说明 | 第20-25页 |
1 文献综述 | 第25-55页 |
·液膜技术研究进展 | 第25-31页 |
·液膜发展概述 | 第25-26页 |
·液膜技术研究进展 | 第26-31页 |
·液膜稳定性研究及新型液膜技术 | 第31-34页 |
·ELM稳定性研究 | 第31-32页 |
·SLM稳定性研究 | 第32-33页 |
·新型液膜技术 | 第33-34页 |
·中空纤维更新液膜(HFRLM)技术 | 第34-35页 |
·液-液两相流流体力学研究 | 第35-45页 |
·液滴粒径分布 | 第36-37页 |
·两相流流体力学模型 | 第37-39页 |
·液滴破碎 | 第39-41页 |
·液滴聚并 | 第41-45页 |
·传质理论 | 第45-52页 |
·传质关联式 | 第45-47页 |
·溶质渗透理论及表面更新理论 | 第47-50页 |
·液滴传质 | 第50-52页 |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52-55页 |
2 溶剂萃取 | 第55-67页 |
·引言 | 第55-56页 |
·实验部分 | 第56-58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56-57页 |
·分析方法 | 第57-58页 |
·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 | 第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6页 |
·Cr(Ⅵ)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 第58-59页 |
·酸性环境的影响 | 第59-61页 |
·料液相pH值的影响 | 第61页 |
·TBP浓度的影响 | 第61-63页 |
·萃取反应焓变 | 第63-64页 |
·稀释剂的影响 | 第64页 |
·NaOH的反萃效果 | 第64-65页 |
·TBP的重复使用性能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3 BLM传质研究 | 第67-77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实验部分 | 第68-69页 |
·动力学模型 | 第69-7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1-76页 |
·料液HCl浓度影响 | 第71-72页 |
·载体浓度影响 | 第72-74页 |
·反萃浓度影响 | 第74-75页 |
·液膜相Cr(Ⅵ)的积累以及速率控制步骤分析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4 液滴聚并行为 | 第77-103页 |
·引言 | 第77-78页 |
·液滴粒径分布与稳定直径 | 第78-82页 |
·搅拌槽内Sauter平均径d_(32) | 第78-81页 |
·搅拌槽内液滴粒径分布 | 第81-82页 |
·中空纤维管内液-液两相流动的可视化研究 | 第82-92页 |
·实验部分 | 第82-8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4-92页 |
·液滴的聚并行为 | 第92-101页 |
·中空纤维管内的最大稳定直径 | 第92-93页 |
·中空纤维管内液滴与流动液膜的聚并速率 | 第93-99页 |
·聚并速率及液滴寿命 | 第99-101页 |
·小结 | 第101-103页 |
5 HFRLM传质模型 | 第103-123页 |
·引言 | 第103页 |
·HFRLM传质模型的建立 | 第103-106页 |
·支撑体传质系数 | 第106-108页 |
·壳程传质系数 | 第108-112页 |
·壳程传质系数关联式 | 第108页 |
·实验部分 | 第108-11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0-112页 |
·中空纤维管内传质系数 | 第112-120页 |
·滴内及滴外传质系数 | 第112-114页 |
·流动液膜的传质系数 | 第114-120页 |
·模型检验 | 第120-121页 |
·小结 | 第121-123页 |
6 HFRLM传质性能 | 第123-151页 |
·引言 | 第123-124页 |
·实验部分 | 第124-126页 |
·HFRLM稳定性 | 第126-130页 |
·实验方法 | 第126-1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7-130页 |
·小结 | 第130页 |
·液膜过程传质推动力分析 | 第130-136页 |
·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131-132页 |
·萃取、反萃分配系数的影响 | 第132-136页 |
·HFRLM传质性能分析 | 第136-150页 |
·流动状态的影响 | 第136-143页 |
·并流、逆流对比 | 第143-144页 |
·液膜相的影响 | 第144-150页 |
·小结 | 第150-151页 |
7 HFRLM技术处理含铬废水 | 第151-159页 |
·引言 | 第151-152页 |
·实验方法 | 第152-1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53-157页 |
·HFRLM技术对含铬废水的处理效果 | 第153-154页 |
·HFRLM技术对含铬废水的浓缩效果 | 第154-157页 |
·利用HFRLM技术实现含铬废水闭路循环 | 第157页 |
·小结 | 第157-159页 |
8 结论 | 第159-161页 |
9 参考文献 | 第161-171页 |
10 致谢 | 第171-172页 |
11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72-173页 |
12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73-174页 |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174-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