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6-7页 |
第一部分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脑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 | 第7-26页 |
1、研究目的 | 第7页 |
2、课题来源 | 第7页 |
3、试验研究设计 | 第7页 |
4、受试者的选择和退出 | 第7-10页 |
·、诊断标准 | 第7-9页 |
·、纳入标准 | 第9页 |
·、排除标准 | 第9页 |
·、剔除病例、脱落病例标准,及其资料的处理 | 第9-10页 |
5、治疗方案 | 第10-14页 |
·、治疗方法 | 第10-14页 |
·、A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组) | 第10-11页 |
·、B组(西医综合治疗组) | 第11-14页 |
·、治疗疗程 | 第14页 |
6、有效性及不良反应观察 | 第14-16页 |
·、观察项目 | 第14页 |
·、疗效性评分标准: | 第14-16页 |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第16页 |
7、质量控制 | 第16页 |
8、统计学处理 | 第16页 |
9、研究结果 | 第16-25页 |
·、病人基础资料 | 第16-17页 |
·、基线齐性比较 | 第17-18页 |
·、临床疗效比较 | 第18-22页 |
·、不良反应观察 | 第22页 |
·、讨论 | 第22-25页 |
10、研究结论 | 第25-26页 |
第二部 分文献综述 | 第26-54页 |
1、脑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的中医药研究慨况 | 第26-38页 |
·、概述 | 第26页 |
·、对"痰"、"瘀"的认识 | 第26-31页 |
·对"痰"的认识 | 第26-28页 |
·、对"瘀"的认识 | 第28-29页 |
·、对"痰瘀同源"的认识 | 第29-31页 |
·、中风与痰、瘀关系 | 第31-35页 |
·中风与痰的关系 | 第31-33页 |
·中风与瘀的关系 | 第33-35页 |
·、肺病与痰、瘀的关系 | 第35-36页 |
·历代医家对肺与痰瘀的认识 | 第35-36页 |
·形成机理 | 第36页 |
·、"痰瘀同治"运用于本病的研究 | 第36-37页 |
·、总结 | 第37-38页 |
2、脑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的现代医学研究慨况 | 第38-54页 |
·、概述 | 第38-39页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39-44页 |
·、口咽部及胃部细菌的定植 | 第39页 |
·、可能引起误吸或反流的情况 | 第39-41页 |
·、医源性因素 | 第41-42页 |
·、脑卒中部位、程度与性质 | 第42-43页 |
·、长期卧床与住院时间 | 第43页 |
·、其他 | 第43-44页 |
·、病原学及药敏研究 | 第44-45页 |
·、病原菌分布 | 第44-45页 |
·、药敏结果 | 第45页 |
·、临床表现 | 第45-46页 |
·、实验室检查 | 第46页 |
·、诊断及鉴别诊断 | 第46-47页 |
·、治疗 | 第47-51页 |
·、基础治疗 | 第47-48页 |
·、原发病的治疗 | 第48-50页 |
·、肺部感染的治疗 | 第50-51页 |
·、预防及护理 | 第51-53页 |
·、总结与不足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件1:《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 | 第60页 |
附件2: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 | 第60-61页 |
附件3:肺部感染诊断标准 | 第61-62页 |
附件4:外科手术治疗原则 | 第62页 |
附件5:护理规范 | 第62-64页 |
附件6:早期康复治疗方案 | 第64-65页 |
附件7: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 第65-67页 |
附件8: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 第67页 |
附件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 第67-68页 |
附件10: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 第68-70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