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8页 |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要旨 | 第13-15页 | 
|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 1 前言 | 第18-22页 | 
| ·江户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 | 第19-20页 | 
| ·江户时代的医学背景 | 第20-21页 | 
| ·江户时代以前的日本本草学 | 第21-22页 | 
| 2 《本草纲目》在日本的传播 | 第22-37页 | 
| ·《本草纲目》传日的时代背景 | 第22-23页 | 
| ·《本草纲目》东渡的时间、经由路线及相关人物 | 第23-24页 | 
| ·日本保存的主要中国版本 | 第24-30页 | 
| ·日本保存的金陵本 | 第24-26页 | 
| ·日本保存的江西本系统的传本 | 第26-28页 | 
| ·日本保存的杭州本系统的传本 | 第28-29页 | 
| ·日本保存的其他传本 | 第29-30页 | 
| ·《本草纲目》的主要和刻本及日本抄本 | 第30-35页 | 
| ·源于江西本系统的和刻本 | 第31-33页 | 
| ·源于杭州本系统的和刻本 | 第33-34页 | 
| ·底本来源不明的和刻本 | 第34-35页 | 
| ·日本抄录的写本《本草纲目》 | 第35页 | 
| 小结 | 第35-37页 | 
| 3 与《本草纲目》有关的日本医药学家及本草流派 | 第37-61页 | 
| ·江户时代前期 | 第37-48页 | 
| ·曲直濑玄朔(1549-1631) | 第37-38页 | 
| ·林罗山(1583-1657) | 第38-40页 | 
| ·向井元升(1609-1677) | 第40页 | 
| ·中山三柳(1614-1684) | 第40-41页 | 
| ·名古屋玄医(1628-1696) | 第41-42页 | 
| ·贝原益轩(1630-1714) | 第42-43页 | 
| ·松下见林(1637-1703) | 第43页 | 
| ·人见必大(1642-1701) | 第43-44页 | 
| ·阿部将翁(1650-1753) | 第44页 | 
| ·稻生若水(1655-1715) | 第44-45页 | 
| ·冈本一抱(1655-1716) | 第45-46页 | 
| ·松冈玄达(1668-1746) | 第46-47页 | 
| ·加藤谦斋(1669-1724) | 第47-48页 | 
| ·江户时代中期 | 第48-55页 | 
| ·平贺源内(1728-1779) | 第48-49页 | 
| ·小野蘭山(1729-1810) | 第49-50页 | 
| ·多纪元简(1755-1810) | 第50-51页 | 
| ·曾占春(1758-1834) | 第51-52页 | 
| ·山本亡羊(1778-1859) | 第52-54页 | 
| ·水谷丰文(1779-1833) | 第54-55页 | 
| ·江户时代末期 | 第55-56页 | 
| ·岩崎灌园(1786-1842) | 第55-56页 | 
| ·前田利保(1799-1859) | 第56页 | 
| ·江户时期的主要本草学派 | 第56-58页 | 
| ·京都本草学派 | 第57页 | 
| ·江户本草学派 | 第57-58页 | 
| 小结 | 第58-61页 | 
| 4 研究和利用《本草纲目》的主要日本著作 | 第61-87页 | 
| ·改编类著作 | 第61-72页 | 
| ·《药性能毒》 | 第61-62页 | 
| ·《图解本草》 | 第62-64页 | 
| ·《本草摘要》 | 第64页 | 
| ·《广益本草大成》 | 第64-65页 | 
| ·《增补片玉六八本草》 | 第65-66页 | 
| ·《用药须知》 | 第66页 | 
| ·《订补药性提要》 | 第66-67页 | 
| ·《多识编》 | 第67-68页 | 
| ·《阅甫食物本草》 | 第68页 | 
| ·《庖厨备用和名本草》 | 第68-69页 | 
| ·《遂生杂记》 | 第69-70页 | 
| ·《本朝食鉴》 | 第70-72页 | 
| ·注解类著作 | 第72-76页 | 
| ·《本草纲目笔记》 | 第72-73页 | 
| ·《本草纲目记闻》 | 第73-74页 | 
| ·《本草纲目记闻》 | 第74页 | 
| ·《本草纲目译说》 | 第74-75页 | 
| ·《本草纲目纂疏》 | 第75-76页 | 
| ·考证类著作 | 第76-79页 | 
| ·《本草纲目启蒙》 | 第76-78页 | 
| ·《本草通串》和《本草通串证图》 | 第78-79页 | 
| ·发挥类著作 | 第79-83页 | 
| ·《大和本草》 | 第79-81页 | 
| ·《物类品隲》 | 第81-82页 | 
| ·《本草图谱》 | 第82-83页 | 
| 小结 | 第83-87页 | 
| 5 分析与讨论 | 第87-96页 | 
| ·《本草纲目》与江户时期日本本草学的关系 | 第87-90页 | 
| ·引进、翻刻、传抄《本草纲目》,迎来了日本本草学发展的繁盛时期 | 第88页 | 
| ·普及、推广、研究、利用《本草纲目》,大批本草学家应运而生 | 第88-89页 | 
| ·由《本草纲目》孕育衍生的大量本草著作,把日本本草学推向高峰 | 第89-90页 | 
| ·《本草纲目》对江户时期日本本草学的影响 | 第90-92页 | 
| ·日本医家研究和利用《本草纲目》的特点 | 第92-96页 | 
| ·强调名实相符,注重实践 | 第92-93页 | 
| ·研究上崇尚简约实用 | 第93页 | 
| ·注重药物考辨及药效研究 | 第93-94页 | 
| ·倾向于朝博物学的方向发展 | 第94-96页 | 
| 6 结论 | 第96-98页 | 
| 7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 8 附录:和《本草纲目》相关的日本本草著作 | 第101-112页 | 
| 9 致谢 | 第112-113页 | 
| 个人简历 | 第113-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