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森林认证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森林认证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森林认证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重点解决的问题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典型案例:智利人工林认证标准的研究 | 第15-31页 |
·智利人工林认证标准介绍 | 第16-20页 |
·目标 | 第16页 |
·组织机构 | 第16页 |
·标准的制定 | 第16-18页 |
·制定组织 | 第16-17页 |
·制定依据 | 第17页 |
·制定过程 | 第17-18页 |
·认证标准 | 第18页 |
·标准的结构 | 第18页 |
·认证方式 | 第18-20页 |
·审核、报告和评估程序 | 第18-19页 |
·决策方式 | 第19页 |
·联合认证 | 第19-20页 |
·认证机构 | 第20页 |
·认证现状 | 第20页 |
·智利人工林标准的比较分析 | 第20-29页 |
·《智利人工林认证标准》与天然林认证标准比较分析 | 第20-25页 |
·标准层面的比较 | 第20-23页 |
·指标层面的比较 | 第23-25页 |
·《智利人工林标准》与《中国森林认证标准》的比较分析 | 第25-29页 |
·树种的选择 | 第26-27页 |
·林地生产力的维持 | 第27页 |
·化学制剂的使用 | 第27-28页 |
·景观配置和林分结构 | 第28-29页 |
·智利人工林标准的经验借鉴 | 第29-31页 |
·标准制定过程 | 第29页 |
·标准的内容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我国人工林认证标准制定思路 | 第31-48页 |
·我国人工林概况 | 第32-39页 |
·人工林权属结构 | 第32页 |
·分布概况 | 第32-34页 |
·面积和蓄积量 | 第34-35页 |
·人工林资源特点 | 第35-38页 |
·人工林资源分布不均 | 第35页 |
·人工林面积大,但经营水平不高,资源结构不合理 | 第35-36页 |
·人工林质量差,生产力低 | 第36页 |
·生物多样性低,结构单一 | 第36-37页 |
·自然灾害严重,抵御能力弱 | 第37-38页 |
·地力衰退严重 | 第38页 |
·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低 | 第38页 |
·相关法律法规 | 第38-39页 |
·制定中国人工林标准的思路建议 | 第39-48页 |
·标准的制定 | 第40-43页 |
·组织机构 | 第40-41页 |
·标准制定的参考资料 | 第41-42页 |
·制定标准的过程 | 第42-43页 |
·标准的内容 | 第43-48页 |
·标准的框架 | 第43页 |
·标准的内容 | 第43-4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8-51页 |
·结论 | 第48页 |
·讨论 | 第48-49页 |
·分类经营 | 第48-49页 |
·建议开展联合认证 | 第49页 |
·结束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7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