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中国纤蛇纹石产出地质背景 | 第9-11页 |
| ·中国温石棉矿床的分布 | 第10页 |
| ·中国超基性岩型石棉矿床 | 第10-11页 |
| ·中国碳酸盐岩型石棉矿床 | 第11页 |
| ·海洋中蛇纹石 | 第11-12页 |
|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15页 |
| ·纤蛇纹石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海洋中纳米微米级矿物的应用现状 | 第14-15页 |
| ·纳米微米级矿物作为橡胶补强剂的应用现状 | 第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6-17页 |
| 2 青海茫崖纤蛇纹石 | 第17-27页 |
| ·研究区地质简况 | 第17页 |
| ·采样位置 | 第17-18页 |
| ·测试分析 | 第18-26页 |
| ·化学成分 | 第19页 |
| ·X 射线粉晶衍射(XRD)分析 | 第19-20页 |
| ·红外光谱(IR)分析 | 第20-21页 |
| ·差热(DTA)与热重(TGA)分析 | 第21-23页 |
| ·低温氮气吸附法(BET 全分析) | 第23-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3 纤蛇纹石酸蚀产物的制备 | 第27-32页 |
| ·实验与方法 | 第27-31页 |
| ·实验样品的处理 | 第27-28页 |
| ·正交实验 | 第28-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4 纤蛇纹石酸蚀产物的表征 | 第32-44页 |
| ·测试方法 | 第32页 |
| ·酸蚀过程的变化 | 第32-37页 |
| ·X 射线粉晶衍射分析(XRD) | 第32-34页 |
|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IR) | 第34-35页 |
| ·低温氮气吸附(BET 全分析) | 第35-37页 |
| ·纳米纤维状白炭黑与纤蛇纹石的比较 | 第37-40页 |
| ·X 荧光光谱分析(XRF) | 第37页 |
| ·X 射线粉晶衍射分析(XRD) | 第37-38页 |
| ·低温氮气吸附法(BET 全分析) | 第38-39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 第39-40页 |
| ·纳米纤维状白炭黑的差热(DTA)与热重(TGA)分析 | 第40-41页 |
| ·纳米纤维状白炭黑吸油值的测定 | 第41-42页 |
| ·主要实验器材 | 第41-42页 |
| ·测定步骤 | 第42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42页 |
| ·小结 | 第42-44页 |
| 5 纳米纤维状白炭黑补强 NBR 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 第44-57页 |
| ·原材料 | 第45页 |
| ·基本配方 | 第45-47页 |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47页 |
| ·纳米纤维状白炭黑的表面改性及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7-50页 |
| ·表征与测试 | 第50-55页 |
| ·微观结构 | 第50-51页 |
| ·复合材料物理性能 | 第51-55页 |
| ·与其他补强剂的比较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6 结论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