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砷的环境化学特征及其危害 | 第10-14页 |
·砷的环境化学特征 | 第10-12页 |
·砷的危害 | 第12-14页 |
·矿山酸性废水中砷的吸附、沉淀机理 | 第14-18页 |
·矿山环境中氧化作用与AMD形成 | 第14-15页 |
·矿山酸性废水中砷的吸附、沉淀机理 | 第15-18页 |
·碳酸钙、硫酸钙对砷迁移转化的作用 | 第18页 |
·选题背景、依据及意义 | 第18-20页 |
·选题背景 | 第19页 |
·依据及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主要内容及工作 | 第20-22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样品采集及实验方法 | 第22-28页 |
·样品采集 | 第22-23页 |
·实验内容、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实验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23-24页 |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页 |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模拟实验 | 第24-28页 |
·实验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实验研究内容 | 第24页 |
·实验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页 |
·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合成样品中上清液的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合成样品中沉积物的分析方法 | 第28页 |
第三章 氧化铁砷体系砷的吸附、沉淀机理 | 第28-58页 |
·两种不同配比的AS、FE吸附、沉淀研究 | 第28-55页 |
·H_3AsO_4和FeCl_3不同摩尔配比的上清液研究 | 第29-30页 |
·时间对砷吸附与沉淀的影响 | 第29-30页 |
·H_3AsO_4和Fe_2(SO_4)_3不同摩尔配比的上清液研究 | 第30-33页 |
·时间对砷的吸附与沉淀影响 | 第31-33页 |
·天然沉积物的物相分析 | 第33-41页 |
·天然沉积物的红外分析 | 第33-36页 |
·天然沉积物的透射电镜分析 | 第36-41页 |
·H_3AsO_4和FeCl_3不同摩尔配比的沉积物物相分析 | 第41-46页 |
·H_3AsO_4和FeCl_3不同摩尔配比的沉积物红外分析 | 第41-42页 |
·H_3AsO_4和FeCl_3不同摩尔配比的沉积物透射电镜分析 | 第42-46页 |
·H_3AsO_4和Fe_2(SO_4)_3不同摩尔配比的沉积物物相分析 | 第46-50页 |
·H_3AsO_4和Fe_2(SO_4)_3不同摩尔配比的沉积物红外分析 | 第46-47页 |
·H_3AsO_4和Fe_2(SO_4)_3不同摩尔配比的沉积物透射电镜分析 | 第47-50页 |
·模拟样品经萃取后的沉积物物相分析 | 第50-53页 |
·模拟样品经萃取后的沉积物红外分析 | 第50页 |
·模拟样品经萃取后的沉积物X衍射分析 | 第50-51页 |
·模拟样品经萃取后的沉积物透射电镜分析 | 第51-53页 |
·Fe-As-H_2O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 第53-55页 |
·碳酸钙对砷与铁吸附、沉淀的影响 | 第55-56页 |
·硫酸钙对砷与铁吸附、沉淀的影响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1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