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曲县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9页 |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 | 第8-9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5页 |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3s技术及其在景观格局研究中的进展 | 第12-15页 |
·3s技术的简介 | 第12-14页 |
·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5-17页 |
·地理概况 | 第15-16页 |
·气候概况 | 第16-17页 |
·自然概况 | 第17页 |
第四章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7-25页 |
·数据来源 | 第17-18页 |
·数据图像的预处理 | 第18-19页 |
·波段选择 | 第18页 |
·几何精校正 | 第18-19页 |
·试验应用工具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玛曲县景观空间格局指标的选取及其计算方法 | 第21-25页 |
·斑块面积(CA)和周长(P) | 第22页 |
·景观丰富度指数(PR) | 第22页 |
·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指数 | 第22-23页 |
·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 | 第23页 |
·内缘比 | 第23页 |
·斑块形状指数 | 第23-24页 |
·平均斑块面积 | 第24页 |
·斑块分维数 | 第24-25页 |
·景观多样性指数 | 第25页 |
第五章 玛曲县景观分类及整体景观变化的空间分析 | 第25-34页 |
·玛曲县景观类型的划分 | 第25-29页 |
·玛曲县各景观总面积变化分析 | 第29-32页 |
·景观要素多样性分析 | 第32-33页 |
·景观形状变化分析 | 第33页 |
·景观破碎度分析 | 第33-34页 |
第六章 斑块类型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 第34-42页 |
·景观基本特征指数 | 第35-38页 |
·景观要素的分维研究 | 第38-39页 |
·景观破碎化程度分析 | 第39-41页 |
·斑块密度分析 | 第40页 |
·斑块平均面积分析 | 第40-41页 |
·景观内缘比 | 第41-42页 |
第七章 驱动力分析 | 第42-43页 |
·主要气象因子的变化 | 第42页 |
·放牧因子 | 第42-43页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3-46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