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和GIS的天祝县草原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摘要 | 第1-5页 |
Summary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景观格局分析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景观生态学简介 | 第10页 |
·景观格局内涵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景观格局研究的内容 | 第10-11页 |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 第11-12页 |
·地里性信息系统和遥感在景观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几个概念 | 第13-14页 |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 | 第14-15页 |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国外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国内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 第18-27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8页 |
·数据资料及地理基础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0-25页 |
·景观组分的总体分析 | 第20页 |
·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 第20-22页 |
·不同景观类型在不同海拔的分布 | 第22-23页 |
·不同景观类型在不同坡度的分布 | 第23-25页 |
·不同景观类型在不同坡向的分布 | 第25页 |
·结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 第27-46页 |
·技术与方法 | 第27-30页 |
·评价单元的确定 | 第27-28页 |
·评价指标及评价体系的选择 | 第28-30页 |
·数据资料及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数据资料 | 第30-31页 |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 第31页 |
·技术路线 | 第31页 |
·材料获取与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第31-43页 |
·生物丰度指数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第32-33页 |
·植被覆盖指数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第33-34页 |
·土地退化指数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第34-35页 |
·水网密度指数各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第35-40页 |
·水网密度指数的计算 | 第40页 |
·环境质量指数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第40-42页 |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计算 | 第42页 |
·生态环境状况分级 | 第42-43页 |
·评价结论与讨论 | 第43-46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导师简介 | 第50-51页 |
第二导师简介 | 第51-52页 |
个人简介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