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主观恶性的内涵 | 第13-33页 |
(一) 主观恶性的心理事实 | 第13-17页 |
(二) 主观恶性的载体 | 第17-20页 |
(三) 主观恶性的价值判断 | 第20-32页 |
(四) 主观恶性的概念分析 | 第32-33页 |
二、主观恶性的根基 | 第33-50页 |
(一) 主观恶性的历史根基 | 第33-43页 |
(二) 主观恶性的哲学根基 | 第43-50页 |
三、主观恶性的逻辑定位 | 第50-67页 |
(一) 主观恶性和犯罪危险性人格 | 第50-55页 |
(二) 主观恶性与罪过 | 第55-59页 |
(三) 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 | 第59-63页 |
(四) 主观恶性与人身危险性 | 第63-67页 |
四、主观恶性的功能定位 | 第67-87页 |
(一) 主观恶性在犯罪论中的功能定位 | 第67-76页 |
(二) 主观恶性在刑罚论中的功能定位 | 第76-83页 |
(三) 坚持主观恶性功能的意义 | 第83-87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