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地文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概念界定 | 第12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浙江省旅游发展背景 | 第12-13页 |
·旅游资源及其利用概况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研究资料与数据 | 第15-17页 |
·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 | 第15-16页 |
·杭州市旅游资源普查 | 第16页 |
·浙江省“三带十区”及海洋旅游规划调查 | 第16-17页 |
·杭州市旅游资源研究丛书 | 第17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综述 | 第18-45页 |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与启示 | 第18-27页 |
·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研究 | 第18-21页 |
·滨海旅游资源研究 | 第21-24页 |
·山地旅游资源研究 | 第24-25页 |
·温泉旅游资源研究 | 第25-26页 |
·国家公园研究 | 第26-27页 |
·国外相关研究对本文的启示 | 第27页 |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与评价 | 第27-45页 |
·地文旅游资源的分类研究 | 第28-29页 |
·技术与方法研究 | 第29-31页 |
·不同类型地文旅游资源研究 | 第31-43页 |
·国内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与评价 | 第43-45页 |
第三章 浙江省地文旅游资源的形成背景 | 第45-66页 |
·地层环境及其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 第45-49页 |
·前震旦系 | 第45-46页 |
·震旦系至中三叠统 | 第46-47页 |
·上三叠统至白至系 | 第47-48页 |
·新生代新近系/古近系 | 第48-49页 |
·构造特点及其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 第49-51页 |
·地形地貌及其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 第51-66页 |
·地貌总体格局 | 第51-53页 |
·山地丘陵与旅游资源 | 第53-58页 |
·构造盆地与旅游资源 | 第58-61页 |
·平原河谷与旅游资源 | 第61-66页 |
第四章 浙江省地文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 | 第66-90页 |
·评价依据与标准 | 第66-69页 |
·资源评价依据 | 第66页 |
·相关标准与概念引入 | 第66-69页 |
·资源总体评价 | 第69-73页 |
·资源类型丰度 | 第69-70页 |
·旅游资源储量丰度 | 第70-72页 |
·旅游资源品质差异 | 第72-73页 |
·资源空间分布规律 | 第73-76页 |
·资源分布的基本特点 | 第73-74页 |
·资源类型的空间分布 | 第74-76页 |
·资源类型优势特征 | 第76-82页 |
·类型储量比较优势 | 第76-78页 |
·类型品质比较优势 | 第78-80页 |
·综合品质优势度 | 第80-82页 |
·资源组合与开发保护 | 第82-90页 |
·资源集合区基本情况 | 第82-85页 |
·地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 第85-88页 |
·地文旅游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 | 第88-90页 |
第五章 浙江省地文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设计 | 第90-102页 |
·浙江省地文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 | 第90-91页 |
·发挥资源综合优势,提升整体利用水平 | 第90页 |
·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完善旅游产品结构 | 第90-91页 |
·创新资源利用方式,加强资源保护力度 | 第91页 |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结构优化 | 第91-96页 |
·依托优势地文旅游资源,构建三带十区旅游格局 | 第91-92页 |
·利用海洋旅游资源潜力,建设十大海洋旅游板块 | 第92-95页 |
·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 | 第95页 |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打造省域经典旅游线路 | 第95-96页 |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功能结构优化 | 第96-98页 |
·稳步提升传统旅游产品 | 第96-97页 |
·创新发展高端旅游产品 | 第97-98页 |
·大力开发专项旅游产品 | 第98页 |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与途径创新 | 第98-102页 |
·挖掘资源科学内涵,大力提倡科学旅游 | 第98-99页 |
·加强地质遗迹保护,探索资源利用新途径 | 第99-100页 |
·加强区域资源联合,拓展资源利用新方式 | 第100-102页 |
第六章 浙江省优势地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102-131页 |
·山岳景观旅游资源 | 第102-111页 |
·花岗岩类旅游资源 | 第102-105页 |
·火山岩类旅游资源 | 第105-109页 |
·丹霞景观类旅游资源 | 第109-111页 |
·地层与矿山遗迹旅游资源 | 第111-114页 |
·金钉子地层剖面 | 第111-113页 |
·矿山遗迹旅游资源 | 第113-114页 |
·江河湖泊峡谷地貌旅游资源 | 第114-122页 |
·峡谷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114-116页 |
·江河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116-117页 |
·湖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117-119页 |
·湿地与温泉旅游资源 | 第119-122页 |
·岩溶洞穴(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 | 第122-126页 |
·地下溶洞的开发 | 第122-124页 |
·地表石林与天坑 | 第124-126页 |
·海岸海岛旅游资源 | 第126-131页 |
·远岸岛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126-128页 |
·近岸岛屿及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128-131页 |
第七章 地文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案例研究 | 第131-143页 |
·基本概况 | 第131-133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31-132页 |
·地质概况 | 第132-133页 |
·开发历程 | 第133-134页 |
·开发历史 | 第133-134页 |
·开发现状 | 第134页 |
·旅游资源评价 | 第134-135页 |
·景观特色评价 | 第134页 |
·旅游资源储量评价 | 第134-135页 |
·旅游资源品质评价 | 第135页 |
·深度开发思路与导向 | 第135-139页 |
·地文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 | 第135-136页 |
·资源深度开发的思路 | 第136-138页 |
·开发利用原则导向 | 第138页 |
·深度利用提升策略 | 第138-139页 |
·资源与环境保护 | 第139-143页 |
·资源保护 | 第140-141页 |
·生态环境保护 | 第141-14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43-145页 |
致谢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持研究课题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