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1 多余指定原则的基本结构 | 第11-18页 |
| ·多余指定原则的内涵界定 | 第11-14页 |
| ·多余指定原则的形成条件 | 第14-17页 |
| ·对多余指定原则的限制 | 第17-18页 |
| ·适用多余指定原则不应影响专利性 | 第17页 |
| ·适用多余指定原则不应影响专利技术方案的完整性 | 第17-18页 |
| 2 多余指定原则与相关的理论 | 第18-26页 |
| ·专利侵权判定中适用的主要原则 | 第18-22页 |
| ·全面覆盖原则 | 第18-19页 |
| ·禁止反悔原则 | 第19-20页 |
| ·自由公知技术抗辩原则 | 第20-21页 |
| ·等同原则 | 第21-22页 |
| ·总结与分析 | 第22-26页 |
| ·多余指定原则以全面覆盖原则为基础 | 第22页 |
| ·禁止反悔原则和自由公知技术抗辩原则是对多余指定原则的制衡 | 第22页 |
| ·多余指定原则是对等同原则的扩张 | 第22-26页 |
| 3 多余指定原则与专利权利要求 | 第26-36页 |
| ·多余指定原则与德国专利权利要求 | 第26-29页 |
| ·“总的发明构思”理论下的德国专利权利要求 | 第26-27页 |
| ·多余指定原则与“总的发明构思”理论 | 第27-29页 |
| ·多余指定原则与英国专利权利要求 | 第29-32页 |
| ·“发明精髓”理论下的英国专利权利要求 | 第29-30页 |
| ·多余指定原则与“发明精髓”理论 | 第30-32页 |
| ·多余指定原则与美国专利权利要求 | 第32-34页 |
| ·“整体等同”理论下的美国专利权利要求 | 第32页 |
| ·多余指定原则与“整体等同”理论 | 第32-34页 |
| ·传统理论的废止与现代等同原则的诞生 | 第34-36页 |
| 4 多余指定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 第36-45页 |
| ·多余指定原则的萌芽时期 | 第36-37页 |
| ·多余指定原则的规范时期 | 第37-40页 |
| ·“建筑装饰粘合剂”案 | 第37-39页 |
| ·“电发热体专利”案 | 第39-40页 |
| ·多余指定原则的争论时期 | 第40-43页 |
| ·多余指定原则的新阶段 | 第43-45页 |
| 5 多余指定原则在我国的未来趋势 | 第45-52页 |
| ·多余指定原则的产生原因 | 第45-46页 |
| ·适用多余指定原则的困境 | 第46-48页 |
| ·现代等同原则的取代及借鉴意义 | 第48-52页 |
| ·摒弃多余指定原则的必要性 | 第48-49页 |
| ·我国等同原则发展的现状 | 第49-50页 |
| ·国外等同原则为我国的现代等同原则发展带来的借鉴意义 | 第50-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