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润肤方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前言 | 第7-8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8-24页 |
(一) 皮肤瘙痒症的中医研究概况 | 第8-18页 |
1 古医籍对本病的认识 | 第8页 |
2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 第8-9页 |
3 内治疗法 | 第9-15页 |
·辨证论治 | 第9-10页 |
·专病专方 | 第10-13页 |
·一方为主随症加减 | 第13-15页 |
·中药针剂治疗 | 第15页 |
4 外治疗法 | 第15-16页 |
·洗浴法 | 第15页 |
·针灸疗法 | 第15-16页 |
·耳穴粘贴疗法 | 第16页 |
·敷脐疗法 | 第16页 |
5 小结 | 第16-18页 |
(二) 皮肤瘙痒症的西医研究概况 | 第18-24页 |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第18-19页 |
·瘙痒的神经生理学 | 第18页 |
·瘙痒与免疫的关系 | 第18-19页 |
·瘙痒与内分泌因素 | 第19页 |
2 临床治疗 | 第19-24页 |
·系统治疗 | 第19-22页 |
·外用治疗 | 第22-23页 |
·物理治疗 | 第23-24页 |
二、临床研究 | 第24-29页 |
(一) 资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1 一般资料 | 第24页 |
2 诊断标准 | 第24-25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4-25页 |
·中医辩证分型标准 | 第25页 |
3 纳入和排除病例标准 | 第25页 |
·纳入标准 | 第25页 |
·排除标准 | 第25页 |
4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治疗方法 | 第25-26页 |
·观察标准及方法 | 第26-27页 |
5 统计学处理 | 第27页 |
(二) 结果 | 第27-29页 |
1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 第27-28页 |
2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 | 第28页 |
3 不良反应 | 第28-29页 |
讨论 | 第29-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9页 |
观察病例记录表 | 第39-41页 |
个人简历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