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纳米Al2O3杂化聚酰亚胺薄膜击穿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聚酰亚胺材料的应用及发展 | 第12-13页 |
·固体电解质的击穿理论 | 第13-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课题来源 | 第21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及材料 | 第22-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试验电源 | 第23-24页 |
·试验电极 | 第24-25页 |
·试验媒质 | 第25页 |
·表面形貌分析 | 第25-26页 |
·性能测试 | 第26-28页 |
·介电性能测试 | 第26页 |
·直流体积电阻率测试 | 第26-27页 |
·直流电导率测试 | 第27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7页 |
·击穿孔面积计算 | 第27-28页 |
第3章 杂化PI薄膜介电性能 | 第28-35页 |
·杂化PI薄膜直流体积电阻率 | 第28-29页 |
·杂化PI薄膜直流电导率 | 第29-30页 |
·杂化PI薄膜介电谱特性 | 第30-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杂化PI薄膜击穿特性 | 第35-43页 |
·杂化PI薄膜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5-36页 |
·杂化PI薄膜击穿强度 | 第36-39页 |
·杂化PI薄膜击穿孔表面形貌 | 第39-41页 |
·纳米颗粒对杂化PI薄膜击穿特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杂化PI薄膜击穿孔面积计算 | 第43-52页 |
·过渡区的图象分割 | 第43-45页 |
·击穿孔面积计算的理论和方法 | 第45-48页 |
·数学积分法 | 第45-46页 |
·网格法 | 第46-47页 |
·Matlab计算方法 | 第47-48页 |
·SEM图片的处理 | 第48-49页 |
·杂化PI薄膜击穿孔面积 | 第49-50页 |
·纳米颗粒对杂化PI薄膜击穿孔面积的影响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