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 ·课题来源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孔隙介质 | 第10-12页 |
| ·孔隙介质的本构模型概述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3-15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5-17页 |
| 第2章 孔隙介质弹塑性本构的基本理论 | 第17-28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基本假设 | 第17-18页 |
| ·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基本理论 | 第18-25页 |
| ·屈服面与后继屈服面 | 第18-20页 |
| ·孔隙介质的硬化模型 | 第20-22页 |
| ·Drucker公设和依留辛公设 | 第22-24页 |
| ·加卸载准则 | 第24-25页 |
| ·实用简化模型 | 第25-27页 |
| ·线性强化弹塑性材料模型 | 第25页 |
| ·刚性线性强化材料模型 | 第25-26页 |
| ·理想弹塑性材料模型 | 第26页 |
| ·刚性理想塑性材料模型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孔隙介质强度和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 第28-38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岩样制备及试验仪器 | 第28-31页 |
| ·试验岩样 | 第28-30页 |
| ·试验仪器 | 第30-31页 |
| ·单轴压缩变形试验 | 第31-34页 |
| ·试验步骤 | 第32页 |
| ·试验结果 | 第32-34页 |
| ·单轴拉伸变形试验 | 第34-37页 |
| ·试验步骤 | 第34页 |
| ·试验结果 | 第34-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基于试验的孔隙介质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 第38-53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孔隙介质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 ·孔隙介质弹塑性本构模型的一般表达式 | 第39-45页 |
| ·一维简单本构模型 | 第39-41页 |
| ·经推广的多维本构模型 | 第41-42页 |
| ·等向硬化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42-44页 |
| ·理想弹塑性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44-45页 |
| ·孔隙介质弹塑性本构模型中屈服面的选择 | 第45-52页 |
| ·常用的屈服准则 | 第45-48页 |
| ·选取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描述破坏面 | 第48-49页 |
| ·孔隙介质弹塑性本构模型的一维验证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饱和孔隙介质岩心的有限元模拟 | 第53-61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ABAQUS有限元软件的介绍 | 第53-54页 |
| ·孔隙介质岩心的计算机模拟 | 第54-60页 |
| ·计算模型 | 第54-56页 |
| ·加入围压后数值模拟的结果 | 第56-57页 |
| ·加入温度后数值模拟的结果 | 第57-58页 |
| ·同时加入围压和温度后数值模拟的结果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