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柴油降凝剂的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柴油降凝剂的应用背景 | 第12页 |
·研制柴油降凝剂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 第12-13页 |
·柴油降凝剂的发展概况 | 第13-15页 |
·柴油降凝剂的发展阶段 | 第13-14页 |
·我国降凝剂的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柴油降凝剂的种类 | 第15页 |
·柴油降凝剂的结构特点 | 第15-16页 |
·降凝剂的作用机理 | 第16-20页 |
·降凝理论 | 第17-19页 |
·降凝机理探讨 | 第19-20页 |
·柴油降凝剂的评价指标 | 第20-21页 |
·影响柴油降凝剂降凝效果的因素 | 第21-23页 |
·降凝机理对降凝剂分子结构的要求 | 第23-24页 |
·柴油降凝剂的应用现状 | 第24-25页 |
·应用现状 | 第24页 |
·感受性的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柴油降凝剂的发展方向 | 第25-26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40页 |
·柴油中石蜡烃结构特点的分析实验 | 第27-30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7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27-28页 |
·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的测定 | 第28-30页 |
·柴油降凝剂的筛选 | 第30-39页 |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30-31页 |
·马来酸酐混合酯的制备 | 第31-32页 |
·苯乙烯和马来酸酐混合酯二元聚合物(MAm-St)的制备 | 第32页 |
·醋酸乙烯酯和马来酸酐混合酯二元聚合物(MAm-VA)的制备 | 第32-33页 |
·三元聚合物的制备(EsMSV) | 第33-34页 |
·丙烯酸十八酯的制备 | 第34页 |
·聚丙烯酸十八酯的制备 | 第34-35页 |
·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二元聚合物的制备 | 第35页 |
·硬脂酸二乙醇酰胺的制备 | 第35-37页 |
·硬脂酸二乙醇酰胺-丙烯酸酯的制备 | 第37-38页 |
·硬脂酸二乙醇酰胺丙烯酸单酯-苯乙烯-马来酸酐(SSM)共聚物降凝剂的合成 | 第38页 |
·硬脂酸二乙醇酰胺丙烯酸单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SMV)共聚物降凝剂的合成 | 第38-39页 |
·硬脂酸二乙醇酰胺丙烯酸单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SSV)共聚物降凝剂的合成 | 第39页 |
·凝点的测定方法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正构烷烃分布和降凝剂筛选的结果讨论 | 第40-45页 |
·柴油中石蜡烃结构特点的分析 | 第40-42页 |
·尿素络合法提取柴油样品中正构烷烃的平行实验 | 第40页 |
·石蜡色谱峰的定性分析 | 第40页 |
·气相色谱法对正构烷烃样品的测定 | 第40-42页 |
·柴油中正构烷烃的平均分子量和平均碳原子数的计算 | 第42页 |
·降凝剂筛选结果 | 第42-44页 |
·马来酸酐混合酯类降凝剂的降凝效果测定 | 第43页 |
·聚丙烯酸高碳醇酯类降凝剂的降凝效果测定 | 第43-44页 |
·硬脂酸二乙醇酰胺丙烯酸酯类降凝剂的降凝效果测定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降凝剂 MAm-St 的精细合成及降凝效果测定 | 第45-51页 |
·马来酸酐混合酯类降凝剂合成条件的确定 | 第45-48页 |
·混合醇的比例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 第45页 |
·催化剂用量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反应时间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 第46页 |
·单体摩尔比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引发剂用量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降凝剂的红外谱图分析 | 第48页 |
·降凝剂 MAm-St 的溶解性 | 第48页 |
·降凝剂的加剂量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降凝剂的复配 | 第49-50页 |
·降凝剂与市售降凝剂T 复配的降凝效果 | 第49页 |
·考察复配型降凝剂不同加剂量的降凝效果 | 第49-50页 |
·加剂柴油放置时间考察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降凝剂聚丙烯十八酯的精细合成及降凝效果测定 | 第51-58页 |
·丙烯酸十八酯合成条件的考察 | 第51-52页 |
·合成丙烯酸十八酯的正交实验设计 | 第51-52页 |
·丙烯酸十八酯的红外谱图 | 第52页 |
·聚丙烯酸酯类降凝剂合成条件的考察 | 第52-55页 |
·引发剂的选择 | 第53页 |
·采用正交实验对聚合条件进行考察 | 第53-54页 |
·聚丙烯酸酯的溶解性 | 第54-55页 |
·聚丙烯酸酯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5页 |
·降凝剂的加剂量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 第55-56页 |
·降凝剂的复配 | 第56页 |
·降凝剂与市售降凝剂T 复配的降凝效果 | 第56页 |
·考察复配型降凝剂不同加剂量的降凝效果 | 第56页 |
·加剂柴油放置时间考察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详细摘要 | 第69-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