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1-14页 |
·桥梁施工机械 | 第11-12页 |
·建筑施工机械 | 第12页 |
·隧道施工机械 | 第12-14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有限元法及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 | 第17-27页 |
·有限元法概述 | 第17-22页 |
·有限元理论的发展 | 第17-20页 |
·有限元法的解题步骤 | 第20-22页 |
·大型有限元软件NASTRAN概述 | 第22-27页 |
·MSC/PATRAN概述 | 第24-25页 |
·MSC/NASTRAN的优化功能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公路架桥机有限元计算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27-44页 |
·架桥机的基本结构 | 第27-28页 |
·架桥机的工作流程 | 第28-30页 |
·主梁结构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 第30-39页 |
·主梁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材料性能参数的确定 | 第31页 |
·单元类型的选择及有限元网格的划分 | 第31-32页 |
·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32-33页 |
·计算工况的选择 | 第33-34页 |
·纵移工况强度、刚度分析 | 第34-36页 |
·运梁工况强度、刚度分析 | 第36-38页 |
·架边梁工况强度、刚度分析 | 第38-39页 |
·架桥机实际施工中的检测 | 第39-42页 |
·测试仪器与工具 | 第40页 |
·测试原理及结果 | 第40-42页 |
·本章总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QTZ63塔机超长附墙杆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 第44-57页 |
·基本概述 | 第44页 |
·附墙结构布置方案 | 第44页 |
·附墙杆的基本工况及各杆内力计算 | 第44-48页 |
·工作状态 | 第45-47页 |
·非工作状态 | 第47-48页 |
·附墙杆截面设计(设计方案一) | 第48-54页 |
·△式附墙杆的建模过程 | 第48-52页 |
·△式附墙杆的有限元强度、刚度分析过程 | 第52-53页 |
·本节小结 | 第53-54页 |
·附墙杆截面设计(设计方案二) | 第54-56页 |
·□式附墙杆的建模过程 | 第54页 |
·□式附墙杆的有限元强度、刚度分析过程 | 第54-55页 |
·本节小结 | 第55-56页 |
·本章总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隧道衬砌台车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57-66页 |
·所研究的隧道衬砌台车基本情况 | 第57-58页 |
·衬砌台车结构 | 第57-58页 |
·主要技术条件 | 第58页 |
·衬砌台车载荷计算 | 第58-61页 |
·顶模板载荷分析 | 第59-60页 |
·边模板载荷分析 | 第60页 |
·门架结构的受力分析 | 第60-61页 |
·衬砌台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1-63页 |
·力学模型 | 第61页 |
·模型的建立与简化 | 第61-63页 |
·衬砌台车有限元强度、刚度分析 | 第63-65页 |
·顶模板的强度、刚度分析 | 第63页 |
·门架的强度、刚度分析 | 第63-65页 |
·本章总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隧道衬砌台车结构优化设计 | 第66-78页 |
·优化设计概论 | 第66-67页 |
·传统设计方法的特点 | 第66页 |
·优化设计的产生 | 第66-67页 |
·优化设计的特点及应用 | 第67页 |
·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 第67-70页 |
·优化设计的基本理论 | 第67-69页 |
·灵敏度分析理论 | 第69-70页 |
·隧道台车结构优化模型建立 | 第70-72页 |
·顶模板优化分析结果 | 第72-74页 |
·改进后的顶模板模型 | 第73页 |
·改进后顶模板强度、刚度分析 | 第73-74页 |
·门架优化分析结果 | 第74-77页 |
·改进后的门架模型 | 第75页 |
·改进后门架强度、刚度分析 | 第75-77页 |
·本章总结 | 第77-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