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近距离相对运动轨迹规划与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14页 |
| ABSTRACT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9页 |
| ·论文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6-20页 |
| ·航天器相对运动概念 | 第16-17页 |
| ·航天器相对运动类型 | 第17-20页 |
| ·论文研究目的 | 第20页 |
| ·航天器相对运动应用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20-29页 |
| ·空间交会对接与在轨服务 | 第20-24页 |
| ·航天器编队飞行 | 第24-25页 |
| ·天基空间目标监视 | 第25-29页 |
| ·相对运动轨迹规划与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 第29-35页 |
| ·相对运动建模 | 第29-31页 |
| ·相对运动轨迹规划 | 第31-33页 |
| ·相对运动控制 | 第33-35页 |
| ·论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35-39页 |
| ·基本研究思路 | 第35页 |
| ·论文组织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35-37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37-39页 |
| 第二章 相对运动模型与自然周期相对轨迹设计 | 第39-66页 |
| ·概述 | 第39-40页 |
| ·相对运动模型 | 第40-46页 |
| ·坐标系及基本假设 | 第40页 |
| ·代数法 | 第40-43页 |
| ·几何法 | 第43-46页 |
| ·自然周期相对轨迹设计 | 第46-62页 |
| ·代数法 | 第46-53页 |
| ·几何法 | 第53-59页 |
| ·J_2 不变周期相对轨迹 | 第59-62页 |
| ·模型误差分析与适用度准则 | 第62-65页 |
| ·误差仿真分析 | 第62-64页 |
| ·模型适用度准则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三章 航天器近距离相对运动轨迹规划 | 第66-98页 |
| ·概述 | 第66页 |
| ·基于脉冲推力的相对运动轨迹规划 | 第66-76页 |
| ·二脉冲机动模型 | 第66-69页 |
| ·基于导航点的多脉冲轨迹规划 | 第69-72页 |
| ·基于随机优化的多脉冲轨迹规划 | 第72-76页 |
| ·基于继电型推力的相对运动轨迹规划 | 第76-82页 |
| ·离散化动力学模型 | 第76-77页 |
| ·约束表示 | 第77-81页 |
| ·规划模型 | 第81页 |
| ·仿真算例 | 第81-82页 |
| ·基于连续常值小推力的相对运动轨迹规划 | 第82-96页 |
| ·最优控制原理 | 第83-84页 |
| ·近圆参考轨道情形 | 第84-90页 |
| ·椭圆参考轨道情形 | 第90-96页 |
| ·小结 | 第96-98页 |
| 第四章 航天器近距离相对运动控制策略 | 第98-116页 |
| ·概述 | 第98-99页 |
| ·控制问题表述 | 第99-102页 |
| ·问题描述 | 第99-100页 |
| ·控制策略 | 第100-102页 |
| ·滑模变结构控制 | 第102-106页 |
| ·基本原理 | 第102-103页 |
| ·控制器设计 | 第103-105页 |
| ·仿真算例 | 第105-106页 |
| ·鲁棒约束模型预测控制 | 第106-114页 |
| ·基本原理 | 第106-109页 |
| ·控制器设计 | 第109-113页 |
| ·仿真算例 | 第113-114页 |
| ·小结 | 第114-116页 |
| 第五章 航天器近距离观测任务轨迹设计与控制 | 第116-138页 |
| ·概述 | 第116页 |
| ·基本相对运动类型 | 第116-119页 |
| ·椭圆型 | 第117页 |
| ·振荡型 | 第117-118页 |
| ·跳跃型 | 第118-119页 |
| ·飞越型 | 第119页 |
| ·绕飞观测任务轨迹 | 第119-125页 |
| ·自然椭圆绕飞观测 | 第120页 |
| ·自然螺旋绕飞观测 | 第120-121页 |
| ·单脉冲受限“水滴”形绕飞观测 | 第121-122页 |
| ·多脉冲受限圆形绕飞观测 | 第122-124页 |
| ·多脉冲受限“田径场”形绕飞观测 | 第124-125页 |
| ·局部观测任务轨迹 | 第125-129页 |
| ·单脉冲受限R-bar 方位观测 | 第125-126页 |
| ·自然椭圆V-bar 方位观测 | 第126页 |
| ·多脉冲受限任意方位观测 | 第126-129页 |
| ·观测任务期望姿态计算 | 第129-131页 |
| ·观测模式 | 第130-131页 |
| ·充电模式 | 第131页 |
| ·观测任务的 6-DOF 耦合推力控制 | 第131-137页 |
| ·6-DOF 相对动力学模型 | 第131-133页 |
| ·期望状态 | 第133页 |
| ·控制律推导 | 第133-135页 |
| ·仿真算例 | 第135-137页 |
| ·小结 | 第137-138页 |
| 第六章 空间机器人抓捕任务逼近轨迹设计与控制 | 第138-157页 |
| ·概述 | 第138页 |
| ·三轴稳定卫星的抓捕逼近 | 第138-144页 |
| ·直线逼近模型 | 第139-140页 |
| ·相对静止保持 | 第140页 |
| ·基于组合机动的V-bar 逼近 | 第140-144页 |
| ·无控旋转卫星的抓捕逼近 | 第144-156页 |
| ·目标运动模型 | 第144-145页 |
| ·飞越逼近 | 第145-149页 |
| ·同步控制逼近 | 第149-156页 |
| ·小结 | 第156-157页 |
| 结束语 | 第157-162页 |
| 致谢 | 第162-1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4-176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76-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