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半刚性基层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透水半刚性材料收缩机理及减少裂缝的措施 | 第20-28页 |
·干燥收缩机理分析 | 第20-22页 |
·毛细管张力作用 | 第20-21页 |
·吸附水和分子间力作用 | 第21页 |
·层间水作用 | 第21页 |
·碳化收缩作用 | 第21-22页 |
·温度缩裂机理分析 | 第22-24页 |
·固相胀缩 | 第22-23页 |
·水对半刚性基层材料热胀缩性的影响 | 第23-24页 |
·改善半刚性材料的开裂的措施 | 第24-27页 |
·集料的影响 | 第24页 |
·水份的影响 | 第24页 |
·粉煤灰的作用 | 第24-26页 |
·膨胀剂的作用 | 第26页 |
·钢纤维的作用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透水半刚性材料组成设计研究 | 第28-38页 |
·材料性质研究 | 第28-30页 |
·水泥 | 第28页 |
·粉煤灰 | 第28-29页 |
·膨胀剂 | 第29页 |
·钢纤维 | 第29页 |
·集料 | 第29-30页 |
·透水半刚性基层混合料组成设计 | 第30-35页 |
·透水半刚性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原则 | 第30-31页 |
·混合料级配设计 | 第31-35页 |
·结合料组成设计研究 | 第35-36页 |
·国内已做过的配合比 | 第35-36页 |
·胶结料组分设计 | 第36页 |
·钢纤维含量 | 第36页 |
·本章小节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 第38-73页 |
·路用性能指标及其试验方法 | 第38-46页 |
·孔隙率与有效孔隙率 | 第38-39页 |
·渗透系数测试 | 第39-42页 |
·抗压强度和回弹模量测试 | 第42页 |
·干缩试验 | 第42-43页 |
·温缩试验 | 第43-44页 |
·抗弯强度和模量测试 | 第44-45页 |
·劈裂强度测试 | 第45页 |
·试件安排 | 第45-46页 |
·孔隙率与渗透系数的测试 | 第46-50页 |
·孔隙率与有效孔隙率的关系 | 第48页 |
·有效孔隙率与渗透系数的关系 | 第48-49页 |
·孔隙率与渗透系数的关系 | 第49-50页 |
·强度和模量 | 第50-59页 |
·强度 | 第50-55页 |
·模量 | 第55-59页 |
·干缩和温缩试验 | 第59-69页 |
·透水半刚性基层的抗裂指标 | 第59页 |
·透水半刚性基层材料干缩性能分析 | 第59-66页 |
·透水半刚性基层材料温缩性能分析 | 第66-69页 |
·国、内外透水基层性能比较 | 第69-70页 |
·本章小节 | 第70-73页 |
第五章 透水半刚性基层结构计算 | 第73-84页 |
·路面结构设计 | 第73-76页 |
·参数的选取 | 第73-74页 |
·路面结构方案 | 第74-76页 |
·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 | 第76-78页 |
·计算模型 | 第76页 |
·力学分析方法 | 第76-78页 |
·荷载的选取 | 第78页 |
·计算结果 | 第78-82页 |
·层间连接为完全连续的计算结果 | 第78-80页 |
·层间连接为不完全连续的计算结果 | 第80-82页 |
·本章小节 | 第82-8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7页 |
·主要结论 | 第84-86页 |
·创新点 | 第86页 |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