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手性药物具有的性质 | 第11-13页 |
·手性药物对映体的药效学差异 | 第11-12页 |
·手性药物对映体的药动学差异 | 第12页 |
·手性药物的临床使用现状 | 第12-13页 |
·手性固定相的分离 | 第13-15页 |
·结晶拆分法 | 第13页 |
·化学拆分法 | 第13-14页 |
·微生物酶拆分法 | 第14页 |
·色谱拆分法 | 第14-15页 |
·膜技术 | 第15页 |
·电泳技术 | 第15页 |
·手性药物的色谱拆分技术及其进展 | 第15-18页 |
·手性药物HPLC 拆分法 | 第16页 |
·CDR 法 | 第16页 |
·CMPA 法 | 第16页 |
·CSP 法 | 第16页 |
·手性药物CE 拆分法 | 第16-17页 |
·手性药物的CEC 拆分法 | 第17-18页 |
·手性氨基酸类固定相 | 第18-22页 |
·硅胶键联手性氨基酸类固定相 | 第18-20页 |
·合成高分子键联氨基酸类固定相 | 第20-22页 |
·结语 | 第22-23页 |
第2章 酰胺类可聚合单体的合成 | 第23-39页 |
·主要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24-26页 |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甲基丙烯酰氯的合成 | 第26页 |
·丙氨酸可聚合酰胺类单体的合成 | 第26-27页 |
·Boc-L-丙氨酸与正丁胺的反应 | 第26-27页 |
·S-(-)-2-(N-叔丁氧羰基)氨基丙酰正丁胺的脱保护反应 | 第27页 |
·S-(-)-2-甲基丙烯酰胺基丙酰正丁胺不饱和单体的制备 | 第27页 |
·苯丙氨酸可聚合酰胺类单体的合成 | 第27-29页 |
·Boc-L-苯丙氨酸与正丁胺的反应 | 第27-28页 |
·S-(-)-2-苄基-2-(N-叔丁氧羰基)氨基乙酰正丁胺的脱保护反应 | 第28页 |
·S-(-)-2-苄基-2-甲基丙烯酰胺基乙酰正丁胺不饱和单体的制备 | 第28-29页 |
·亮氨酸可聚合酰胺类单体的合成 | 第29-30页 |
·Boc-L-亮氨酸与正丁胺的反应 | 第29页 |
·S-(-)-4-甲基-2-(N-叔丁氧羰基)氨基戊酰正丁胺的脱保护反应 | 第29页 |
·S-(-)-4-甲基-2-甲基丙烯酰胺基戊酰正丁胺不饱和单体的制备 | 第29-30页 |
·异亮氨酸可聚合酰胺类单体的合成 | 第30-31页 |
·Boc-L-异亮氨酸与正丁胺的反应 | 第30页 |
·S-(-)-3-甲基-2-(N-叔丁氧羰基)氨基戊酰正丁胺的脱保护反应 | 第30-31页 |
·S-(-)-3-甲基-2-甲基丙烯酰胺基戊酰正丁胺不饱和单体的制备 | 第31页 |
·缬氨酸可聚合酰胺类单体的合成 | 第31-32页 |
·Boc-L-缬氨酸与正丁胺的反应 | 第31-32页 |
·S-(-)-3-甲基-2-(N-叔丁氧羰基)氨基丁酰正丁胺的脱保护反应 | 第32页 |
·S-(-)-3-甲基-2-甲基丙烯酰胺基丁酰正丁胺不饱和单体的制备 | 第32页 |
·脯氨酸可聚合酰胺类单体的合成 | 第32-34页 |
·Boc-L-脯氨酸与正丁胺的反应 | 第32-33页 |
·S-(-)-(N-叔丁氧羰基)脯氨酰正丁胺的脱保护反应 | 第33页 |
·S-(-)-甲基丙烯酰胺基脯氨酰正丁胺不饱和单体的制备 | 第33-34页 |
·色氨酸可聚合酰胺类单体的合成 | 第34-35页 |
·Boc-L-色氨酸与正丁胺的反应 | 第34页 |
·S-(-)-2-(N-叔丁氧羰基)色氨酰正丁胺的脱保护反应 | 第34页 |
·S-(-)-甲基丙烯酰胺基色氨酰正丁胺不饱和单体的制备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9页 |
·溶剂选择的讨论 | 第35页 |
·温度区间选择的讨论 | 第35页 |
·加料顺序的影响 | 第35-36页 |
·脱保护用酸试剂的选择 | 第36-37页 |
·后处理试剂的选择 | 第37-39页 |
第3章 酰胺类可聚合单体的表征与分析 | 第39-58页 |
·丙氨酸可聚合酰胺类单体的表征与分析 | 第39-42页 |
·S-(-)-2-(N-叔丁氧羰基)氨基丙酰正丁胺的表征与分析 | 第39-40页 |
·S-(-)-2-氨基丙酰正丁胺的表征与分析 | 第40-41页 |
·S-(-)-2-甲基丙烯酰胺基丙酰正丁胺的表征与分析 | 第41-42页 |
·苯丙氨酸可聚合酰胺类单体的表征与分析 | 第42-45页 |
·S-(-)-2-苄基-2-(N-叔丁氧羰基)氨基乙酰正丁胺的表征与分析 | 第42-43页 |
·S-(-)-2-苄基-2-氨基乙酰正丁胺的表征与分析 | 第43-44页 |
·S-(-)-2-苄基-2-甲基丙烯酰胺基乙酰正丁胺的表征与分析 | 第44-45页 |
·亮氨酸可聚合酰胺类单体的表征与分析 | 第45-47页 |
·S-(-)-4-甲基-2-(N-叔丁氧羰基)氨基戊酰正丁胺的表征与分析 | 第45页 |
·S-(-)-4-甲基-2-氨基戊酰正丁胺的表征与分析 | 第45-46页 |
·S-(-)-4-甲基-2-甲基丙烯酰胺基戊酰正丁胺的表征与分析 | 第46-47页 |
·异亮氨酸可聚合酰胺类单体的表征与分析 | 第47-49页 |
·S-(-)-3-甲基-2-(N-叔丁氧羰基)氨基戊酰正丁胺的表征与分析 | 第47-48页 |
·S-(-)-3-甲基-2-氨基戊酰正丁胺的表征与分析 | 第48页 |
·S-(-)-3-甲基-2-甲基丙烯酰胺基戊酰正丁胺的表征与分析 | 第48-49页 |
·缬氨酸可聚合酰胺类单体的表征与分析 | 第49-52页 |
·S-(-)-3-甲基-2-(N-叔丁氧羰基)氨基丁酰正丁胺的表征与分析 | 第49-50页 |
·S-(+)-3-甲基-2-氨基丁酰正丁胺的表征与分析 | 第50-51页 |
·S-(-)-3-甲基-2-甲基丙烯酰胺基丁酰正丁胺的表征与分析 | 第51-52页 |
·脯氨酸可聚合酰胺类单体的表征与分析 | 第52-54页 |
·S-(-)-(N-叔丁氧羰基)脯氨酰正丁胺的表征与分析 | 第52-53页 |
·S-(-)-脯氨酰正丁胺的表征与分析 | 第53-54页 |
·S-(-)-甲基丙烯酰胺基脯氨酰正丁胺的表征与分析 | 第54页 |
·色氨酸可聚合酰胺类单体的表征与分析 | 第54-58页 |
·S-(-)-2-(N-叔丁氧羰基)色氨酰正丁胺的表征与分析 | 第54-55页 |
·S-(-)-色氨酰正丁胺的表征与分析 | 第55-56页 |
·S-(-)-甲基丙烯酰胺基色氨酰正丁胺的表征与分析 | 第56-58页 |
第4章 酰胺类手性固定相的合成与表征 | 第58-63页 |
·主要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58-59页 |
·实验试剂 | 第58-59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9页 |
·酰胺类手性固定相的合成 | 第59-60页 |
·S-(-)-2-甲基丙烯酰胺基丙酰正丁胺/MMA 共聚物的合成 | 第59页 |
·S-(-)-2-苄基-2-甲基丙烯酰胺基乙酰正丁胺/St 共聚物的合成 | 第59页 |
·S-(-)-3-甲基-2-甲基丙烯酰胺基戊酰正丁胺/St 共聚物的合成 | 第59页 |
·S-(-)-3-甲基-2-甲基丙烯酰胺基丁酰正丁胺/St 共聚物的合成 | 第59-60页 |
·S-(-)-甲基丙烯酰胺基色氨酰正丁胺均聚物的合成 | 第60页 |
·酰胺类手性固定相的表征 | 第60-63页 |
·S-(-)-2-甲基丙烯酰胺基丙酰正丁胺/MMA 共聚物的合成 | 第60页 |
·S-(-)-2-苄基-2-甲基丙烯酰胺基乙酰正丁胺/St 共聚物的表征 | 第60-61页 |
·S-(-)-3-甲基-2-甲基丙烯酰胺基戊酰正丁胺/St 共聚物的表征 | 第61页 |
·S-(-)-3-甲基-2-甲基丙烯酰胺基丁酰正丁胺/St 共聚物的表征 | 第61-62页 |
·S-(-)-甲基丙烯酰胺基色氨酰正丁胺均聚物的表征 | 第62-6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页 |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