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14-31页 |
·植物磷营养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磷素在植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 第14页 |
·土壤中的磷资源现状 | 第14-15页 |
·植物磷营养效率的基因型差异 | 第15-16页 |
·植物对磷饥饿的响应机制 | 第16-22页 |
·根系形态学变化 | 第16-17页 |
·生理学变化 | 第17-19页 |
·磷饥饿响应的分子机制 | 第19-22页 |
·磷营养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 第22-25页 |
·低磷对同化力形成的影响 | 第23页 |
·低磷对光合电子传递及光能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低磷对Calvin循环中酶的活性及RuBP再生的影响 | 第24页 |
·低磷对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 第24-25页 |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25-29页 |
·植物营养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玉米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28-2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部分 不同玉米自交系的磷营养特性及光合特性分析 | 第31-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4页 |
·植株生物量、总磷含量及叶片无机磷含量的测定 | 第31页 |
·营养液的pH值及玉米根系形态参数的测定 | 第31-32页 |
·玉米磷吸收动力学参数的估测 | 第32页 |
·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 第32-33页 |
·根尖组织内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 第32页 |
·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 | 第32-33页 |
·根系分泌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 第33页 |
·植株叶面积的测定 | 第33页 |
·叶片叶绿素、蔗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33-34页 |
·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响应曲线的测定 | 第34页 |
·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 第34-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7页 |
·玉米自交系99038、99095和齐319的磷营养特性分析 | 第35-41页 |
·低磷胁迫对玉米苗期生物量和植株磷含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低磷胁迫对玉米根系形态的影响 | 第37-38页 |
·低磷胁迫对玉米根系吸收面积和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38-39页 |
·低磷胁迫对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及有机酸分泌速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低磷胁迫对玉米根际pH的影响 | 第40-41页 |
·玉米自交系99038、99095和齐319的光合特性分析 | 第41-47页 |
·低磷胁迫对玉米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低磷胁迫对玉米几个光合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42-47页 |
·低磷胁迫对玉米生物量及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42-44页 |
·低磷胁迫对玉米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44-45页 |
·低磷胁迫下不同玉米自交系的光响应曲线 | 第45-46页 |
·低磷胁迫对叶片无机磷浓度、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52页 |
·玉米自交系99038、齐319和99095的磷营养特性 | 第47-49页 |
·玉米自交系99038、齐319和99095的光合特性差异 | 第49-52页 |
第三部分 低磷胁迫下齐319叶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52-9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8页 |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58页 |
·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52-53页 |
·叶蛋白双向凝胶电泳分析 | 第53-56页 |
·差异蛋白点的质谱鉴定 | 第56-57页 |
·质谱鉴定的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分类 | 第57-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85页 |
·齐319叶片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 | 第58-60页 |
·叶片差异蛋白的质谱鉴定分析 | 第60-84页 |
·低磷胁迫影响了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 | 第67-74页 |
·低磷影响了Calvin循环中一些酶的活性 | 第67-69页 |
·磷缺乏使CO_2供应和叶绿素合成受阻 | 第69页 |
·低磷影响了类囊体膜上的几种蛋白复合体 | 第69-71页 |
·低磷胁迫影响了蔗糖的合成和RuBP的再生 | 第71页 |
·低磷胁迫影响了同化力的形成 | 第71-72页 |
·低磷改变了类囊体膜上的膜脂成分 | 第72-73页 |
·低磷胁迫影响了植物的光呼吸和氮代谢 | 第73-74页 |
·低磷胁迫对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的影响 | 第74-75页 |
·低磷胁迫下氨基酸、核苷酸等物质代谢相关蛋白的变化 | 第75页 |
·低磷胁迫影响了植物的次生代谢和激素合成 | 第75-77页 |
·低磷胁迫增加了对分子伴侣的需求 | 第77-78页 |
·抗性相关蛋白在玉米磷胁迫应答反应中的作用 | 第78-80页 |
·一些信号转导、转录调节和蛋白酶体相关蛋白参与了玉米的磷胁迫应答反应 | 第80-83页 |
·低磷胁迫对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83-84页 |
·其它 | 第84页 |
·质谱鉴定蛋白的功能分类 | 第84-85页 |
·讨论 | 第85-90页 |
·PEG分级沉淀方法的有效性 | 第85-86页 |
·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玉米叶片对磷胁迫的应答是涉及多个代谢途径的复杂过程 | 第86-90页 |
第四部分 总结与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6-10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