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7页 |
| ·引言 | 第8页 |
| ·文献综述 | 第8-15页 |
| ·聚氨酯密封胶的简介 | 第8-9页 |
| ·国内外聚氨酯密封胶的发展概况 | 第9-11页 |
| ·聚氨酯密封胶用原料 | 第11-14页 |
| ·多异氰酸酯 | 第11-12页 |
| ·活泼氢化合物 | 第12-13页 |
| ·潜伏固化剂 | 第13页 |
| ·催化剂 | 第13-14页 |
| ·填料 | 第14页 |
| ·封闭型聚氨酯预聚体 | 第14页 |
| ·膨胀和发泡问题 | 第14-15页 |
| ·储存稳定性 | 第15页 |
| ·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方法 | 第15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有机硅与潜固化剂改性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17-44页 |
| ·主要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 第17-18页 |
| ·主要实验原料 | 第17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17-18页 |
| ·实验装置图 | 第18页 |
| ·基本测试方法 | 第18-20页 |
| ·预聚体端异氰酸酯基质量百分含量的测定 | 第18-19页 |
| ·流动性测试 | 第19页 |
| ·表干时间的测定 | 第19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19页 |
| ·凝胶渗透色谱(GPC) | 第19页 |
| ·力学性能分析 | 第19页 |
| ·储存稳定性研究 | 第19-20页 |
| ·端硅氧烷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20-37页 |
| ·预聚体合成工艺 | 第20页 |
| ·预聚体合成的物料计算 | 第20-21页 |
| ·端硅氧烷聚氨酯预聚体合成工艺流程图 | 第21页 |
| ·端硅氧烷聚氨酯预聚体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1-37页 |
| ·预聚体的合成 | 第21-23页 |
| ·有机硅封端预聚体的合成条件探索 | 第23页 |
| ·有机硅封端预聚体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23-25页 |
| ·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 | 第25-26页 |
| ·预聚体流动性能的研究 | 第26-27页 |
| ·端硅氧烷聚氨酯预聚体固化研究 | 第27-28页 |
| ·端硅氧烷聚氨酯预聚体力学性能研究 | 第28-36页 |
| ·预聚体表干时间的研究 | 第36-37页 |
| ·潜固化剂改性聚氨酯预聚体的研究 | 第37-44页 |
| ·预聚体合成工艺 | 第37页 |
| ·预聚体合成工艺流程图 | 第37页 |
| ·潜固化剂改性聚氨酯预聚体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44页 |
| ·预聚体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7-39页 |
| ·潜固化剂改性聚氨酯预聚体固化机理研究 | 第39-41页 |
| ·聚醚多元醇对潜固化剂改性预聚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潜固化剂用量对预聚体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储存稳定性研究 | 第43-44页 |
| 第三章 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PUS)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4-52页 |
| ·实验部分 | 第44页 |
|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44页 |
| ·实验设备及型号 | 第44页 |
| ·聚氨酯密封胶的制备 | 第44-45页 |
| ·制备方法 | 第44页 |
| ·制备工艺流程图 | 第44-45页 |
| ·基本性能测试 | 第45页 |
| ·密封胶力学机械性能的测试 | 第45页 |
|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45页 |
| ·热失重分析(TG) | 第45页 |
| ·电子扫描电镜分析 | 第45页 |
| ·潜固化剂改性聚氨酯密封胶的结果及讨论 | 第45-52页 |
| ·潜固化剂改性聚氨酯密封胶的力学性能 | 第45-48页 |
| ·表面处理对密封胶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填料粒径对密封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6页 |
| ·填料用量对密封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增塑剂用量对密封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7页 |
| ·偶联剂用量对密封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 ·聚氨酯密封胶的热性能 | 第48-50页 |
|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 第48-49页 |
| ·热重分析(TG) | 第49-50页 |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成果 | 第56-57页 |
| 详细摘要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