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拉定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2-24页 |
·概述 | 第12页 |
·UC 的发病机制 | 第12-14页 |
·免疫因素 | 第13页 |
·遗传因素 | 第13页 |
·环境因素 | 第13-14页 |
·感染因素 | 第14页 |
·精神心理因素 | 第14页 |
·UC 的诊断 | 第14-17页 |
·临床表现 | 第14-15页 |
·内镜检查 | 第15页 |
·病理组织学检查 | 第15-16页 |
·实验室检查 | 第16页 |
·X 线检查 | 第16-17页 |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查 | 第17页 |
·UC 的治疗 | 第17-23页 |
·一般治疗 | 第17页 |
·药物治疗 | 第17-22页 |
·高压氧治疗 | 第22页 |
·选择性白细胞分离法 | 第22页 |
·手术治疗 | 第22-23页 |
·结语 | 第23-24页 |
第2章 引言 | 第24-25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30页 |
·研究对象 | 第25-27页 |
·入选指征 | 第26页 |
·落选指征 | 第26-27页 |
·给药方法及疗程 | 第27-28页 |
·临床观察指标 | 第28页 |
·疗效评定 | 第28-29页 |
·临床症状疗效评定 | 第28页 |
·结肠镜疗效评定 | 第28-29页 |
·病理组织学疗效评定 | 第29页 |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第29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9-30页 |
第4章 结果 | 第30-33页 |
·临床症状缓解率 | 第30-31页 |
·结肠镜征象改善率 | 第31-32页 |
·综合疗效比较 | 第32-33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3-3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