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溢油事故风险评估及防范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溢油事故调查及应急体系分析 | 第15-23页 |
| 第一节 国内外溢油事故调查分析 | 第15-19页 |
| ·国外溢油事故调查分析 | 第15-17页 |
| ·国内溢油事故调查分析 | 第17-18页 |
| ·国内外溢油事故综合分析 | 第18-19页 |
| 第二节 国内外溢油事故应急体系分析 | 第19-23页 |
| ·国外溢油事故应急体系现状 | 第19-21页 |
| ·国内溢油事故应急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港口溢油风险因素分析 | 第23-32页 |
| 第一节 油品危险特性 | 第23-24页 |
| ·毒性 | 第23页 |
| ·持久性 | 第23页 |
| ·易燃性 | 第23-24页 |
| 第二节 海区风险因素分析 | 第24-28页 |
| ·港域交通流量 | 第24页 |
| ·通航条件风险分析 | 第24-25页 |
| ·油船危险特性 | 第25-28页 |
| 第三节 码头事故风险分析 | 第28-32页 |
| ·设备设施的质量缺陷或故障 | 第29页 |
| ·人的不安全行为 | 第29-31页 |
| ·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港口溢油环境危害 | 第32-39页 |
| 第一节 溢油环境归宿 | 第32-35页 |
| ·物理传输扩散 | 第33页 |
| ·相变化与化学转化 | 第33-35页 |
| 第二节 溢油环境危害 | 第35-39页 |
| ·对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的危害特性 | 第35-37页 |
| ·对鸟类的危害 | 第37页 |
| ·对海洋哺乳动物的危害特性 | 第37页 |
|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对浅水岸线的影响 | 第38页 |
| ·对码头的危害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溢油事故风险预测分析 | 第39-47页 |
| 第一节 溢油事故概率预测 | 第39-41页 |
| ·最大可信事故及其源项 | 第39-40页 |
| ·最大可信风险事故概率预测 | 第40页 |
| ·风险事故应急等级 | 第40-41页 |
| 第二节 溢油事故后果模拟预测 | 第41-47页 |
| ·模拟预测模型 | 第41-45页 |
| ·泄漏事故模拟预测 | 第45-46页 |
| ·泄漏事故污染程度评价指标 | 第46-47页 |
| 第六章 港口溢油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体系 | 第47-63页 |
| 第一节 港口溢油风险防范措施 | 第47-50页 |
| ·码头溢油事故的防范对策 | 第47-49页 |
| ·船舶交通事故的防范对策 | 第49-50页 |
| ·敏感区域保护措施 | 第50页 |
| ·加强人员安全意识 | 第50页 |
| 第二节 港口溢油应急反应体系 | 第50-63页 |
| ·应急反应体系的特点 | 第51页 |
| ·应急反应体系的主要内容 | 第51-52页 |
| ·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 第52-53页 |
| ·应急反应程序体系 | 第53-57页 |
| ·应急组织机构体系 | 第57-59页 |
| ·应急资源保障体系 | 第59-63页 |
| 第七章 钦州港某码头溢油事故风险评估案例 | 第63-97页 |
| 第一节 钦州港简介 | 第63-65页 |
| ·钦州港位置图 | 第63页 |
| ·钦州港现状及发展规划 | 第63-64页 |
| ·案例码头概况 | 第64-65页 |
| 第二节 溢油事故风险识别与分析 | 第65-91页 |
| ·溢油事故风险特点 | 第65页 |
| ·溢油事故风险识别 | 第65-66页 |
| ·船舶事故风险分析 | 第66-70页 |
| ·船舶溢油事故概率分析 | 第70页 |
| ·溢油事故后果模拟预测 | 第70-89页 |
| ·溢油事故污染程度及对敏感对象的影响分析 | 第89-91页 |
| 第三节 钦州港溢油风险防范应急措施 | 第91-97页 |
| ·溢油风险事故防范现状 | 第91-92页 |
| ·钦州港溢油风险事故防范对策 | 第92-94页 |
| ·溢油事故应对措施 | 第94-96页 |
| ·环境敏感资源保护对策 | 第96-97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7-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 致谢 | 第100-101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