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27页 |
·溯源侵蚀的概念 | 第15-16页 |
·溯源侵蚀监测方法 | 第16-19页 |
·溯源侵蚀的影响因素 | 第19-23页 |
·模型研究 | 第23-27页 |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27-28页 |
·董志塬溯源侵蚀特征及影响因素野外调查研究 | 第27页 |
·董志塬溯源侵蚀发生类型研究 | 第27页 |
·董志塬溯源侵蚀典型实例分析 | 第27-28页 |
·董志塬溯源侵蚀防治措施研究 | 第28页 |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研究方案 | 第29-30页 |
第二章 董志塬溯源侵蚀危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8页 |
·董志塬自然地理背景分析 | 第30-33页 |
·董志塬溯源侵蚀的危害分析 | 第33-34页 |
·溯源侵蚀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破坏 | 第33页 |
·溯源侵蚀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 第33-34页 |
·溯源侵蚀严重破坏交通等基础设施 | 第34页 |
·溯源侵蚀造成农田生产力下降 | 第34页 |
·董志塬溯源侵蚀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7页 |
·地形因素 | 第35页 |
·降雨因素 | 第35-36页 |
·土壤因素 | 第36页 |
·植被因素 | 第36页 |
·人为因素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董志塬溯源侵蚀发生类型及其过程分析 | 第38-46页 |
·董志塬溯源侵蚀的发生类型 | 第41-44页 |
·水力冲刷型 | 第41-42页 |
·陷穴诱发型 | 第42-43页 |
·裂缝诱发型 | 第43页 |
·人为诱发型 | 第43-44页 |
·董志塬溯源侵蚀过程分析 | 第44-45页 |
·水力侵蚀阶段 | 第44页 |
·水力和重力共同作用阶段 | 第44页 |
·重力侵蚀阶段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董志塬溯源侵蚀各类型典型实例分析 | 第46-59页 |
·董志塬西峰区董志乡北门村沟头溯源侵蚀分析 | 第46-47页 |
·董志塬西峰区陈户乡田畔村北沟沟头1 溯源侵蚀分析 | 第47-48页 |
·董志塬西峰区陈户乡田畔村北沟沟头2 溯源侵蚀分析 | 第48-50页 |
·董志塬西峰区肖金镇三不同村砖瓦厂沟头溯源侵蚀分析 | 第50-51页 |
·董志塬西峰区肖金镇肖金中学南沟沟头溯源侵蚀分析 | 第51-52页 |
·董志塬西峰区陈户乡显胜铁楼沟头溯源侵蚀分析 | 第52-53页 |
·董志塬西峰区寨子乡老成村火巷沟沟头溯源侵蚀分析 | 第53-54页 |
·董志塬宁县和盛镇范家村水沟沟头溯源侵蚀分析 | 第54-56页 |
·董志塬宁县太昌乡上肖村沟头1 溯源侵蚀分析 | 第56-57页 |
·董志塬宁县太昌乡上肖村2 沟头溯源侵蚀分析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董志塬溯源侵蚀防治途径研究 | 第59-62页 |
·董志塬塬面防治措施 | 第59-61页 |
·围堰林带式 | 第60页 |
·涝池围墙式 | 第60页 |
·分段蓄水堰式 | 第60-61页 |
·董志塬沟底防治措施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2-65页 |
·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讨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