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论“活法”“死法”的互补关系与当代中国法治之路的构建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8页
一 “活法”“死法”的概念及其二者在法治实践中的积极性与消极性第8-16页
 (一) “活法”的概念及其积极性与消极性第8-15页
  1、“活法”的概念第8页
  2、“活法”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思想理论渊源第8-9页
  3、“活法”的特征第9-10页
  4、“活法”的渊源第10页
  5、“活法”在构建法治国家之中的积极性与消极性及其在应用中应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第10-15页
 (二) “死法”的概念及其积极性与消极性第15-16页
  1、“死法”的概念第15页
  2、“死法”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理论渊源第15页
  3、“死法”的积极性与消极性第15-16页
  4、自由裁量权在“死法”中的作用第16页
二 “死法”与“活法”的互补关系第16-18页
 (一) “死法”与“活法”的冲突第17-18页
  1、二者产生的背景不同第17页
  2、二者调整范围不同第17页
  3、二者追求的价值理念不同第17-18页
 (二) “死法”与“活法”的互补关系第18页
  1、“死法”直接吸纳“活法”的规范第18页
  2、“死法”与“活法”交错实施第18页
  3、“死法”应留给“活法”一定的空间第18页
  4、在它们互补的过程中,应以“死法”为主“活法”为辅第18页
三 “死法”与“活法”的互补对构建当代中国法治之路的影响第18-32页
 (一) 当代法治的价值取向第18-23页
  1、法治的内涵第19-20页
  2、法治的价值取向之争论第20-21页
  3、当代法治的价值取向第21-23页
 (二) 对中国法治之路的思考第23-28页
  1、法治的两种的途径第23页
  2、中国的法治模式及其局限性第23-28页
 (三) 它们的互补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影响第28-29页
  1、有利于我国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社会的发展第28-29页
  2、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建设和发展第29页
  3、有利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29页
 (四) 当代中国法治之路的构建需要“活法”与“死法”的互补第29-32页
  1、如何使“活法”与“死法”互补第29-31页
  2、二者的互补对当代中国法治之路构建的影响第31-32页
四 结束语第32-33页
注释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5页
后记第35-36页
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德法兼治
下一篇:周恩来宪政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