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模式选择

摘要第1-8页
引言第8-11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8页
 二、我国学界的研究现状第8-9页
 三、本文的观点第9-11页
第一章 民事审前程序及其模式概述第11-17页
 一、审前程序概述第11-14页
  (一) 审前程序概念的界定第11-12页
  (二) 审前程序的价值第12页
  (三) 审前程序的功能第12-14页
 二、民事审前程序模式概述第14-17页
  (一) 民事审前程序模式的涵义第14-16页
  (二) 研究审前程序模式的意义第16-17页
第二章 民事审前程序模式类型的比较法考量第17-26页
 一、审前程序模式的主体要素——法官设置模式第17-19页
  (一) 合一制的法官设置模式第17页
  (二) 分离制的法官设置模式第17-19页
  (三) 评价第19页
 二、审前程序的内容要素——法官与当事人间诉讼权(力)利的配置模式第19-26页
  (一) 当事人进行主义权力(利)配置模式第20-23页
  (二) 职权进行主义权力(利)配置模式第23-24页
  (三) 评价第24-26页
第三章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模式选择第26-51页
 一、我国审前程序中法官设置模式的选择第26-33页
  (一) 应当厘清的问题第26-30页
  (二) 我国审前程序法官设置模式的选择——合一制第30-32页
  (三) 小结第32-33页
 二、我国审前程序权(利)力配置模式的选择第33-44页
  (一) 两大法系国家审前程序权力配置模式差异之原因探析第33-39页
  (二) 法律借鉴与法律传统第39-40页
  (三) 我国审前程序权力配置模式的选择第40-43页
  (四) 小结第43-44页
 三、我国审前程序模式下的具体制度构建第44-51页
  (一) 完善审前证据交换制度第44-48页
  (二) 建立审前会议制度第48页
  (三) 完善审前释明制度第48-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院审前调解制度探究
下一篇:论我国仲裁第三人制度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