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实验材料 | 第13-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54页 |
1. 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 第22-28页 |
2. RNA制备和cDNA合成 | 第28-30页 |
3. 重组蛋白纯化 | 第30-38页 |
4. 常规ELISA | 第38-39页 |
5. 单克隆抗体制备 | 第39-44页 |
6. 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44页 |
7. MIF一SPeciifeSandwiehELISA | 第44-45页 |
8. 检测病人血浆中anti一MIFIgG | 第45页 |
9. 病人血浆中炎症因子的检测 | 第45-46页 |
10. 病人的HLA分型检测 | 第46页 |
11. 病人HI-Vl、HBV、HCV的筛查 | 第46页 |
12. 统计方法 | 第46页 |
13. 酮式一烯醇式互变异构酶活性 | 第46-47页 |
14. 细胞生物学方法. | 第47-49页 |
l5. 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一DC)的培养 | 第49-50页 |
16. 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实验 | 第50页 |
17. 流式细胞术检测DC细胞表面分子表达 | 第50-51页 |
18. DC对T细胞作用的检测 | 第51页 |
19.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检测 | 第51-54页 |
第一部分 疟原虫来源的MIF同源分子与疟疾发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观察 | 第54-88页 |
实验结果 | 第54-83页 |
实验流程图 | 第54-55页 |
1. Pvmif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55-58页 |
2. 蛋白表达和纯化 | 第58-60页 |
·蛋白表达 | 第58-59页 |
·蛋白纯化 | 第59-60页 |
1) GST标签重组蛋白纯化 | 第59-60页 |
2) His标签重组蛋白纯化 | 第60页 |
3 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60-61页 |
4 单克隆抗体制备 | 第61-69页 |
5 疫区疟疾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 | 第69-83页 |
·疟原虫感染病人基本资料 | 第69-71页 |
·疟原虫感染病人血清中MIF分子的检测 | 第71页 |
·疟原虫感染病人血清中疟原虫MIF与虫血率、血红蛋白浓度、体温的相关性分析 | 第71-73页 |
·疟原虫感染病人血清中疟原虫MIF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73-77页 |
·疟疾病人同时感染HIV、HBV、HCV对PMIF水平的影响 | 第77-78页 |
·疟疾病人HLA分型的筛查 | 第78-81页 |
·抗疟药物治疗过程疟原虫MIF水平的检测 | 第81-82页 |
·疟原虫感染病人血清中MIF抗体水平的检测 | 第82-83页 |
讨论 | 第83-87页 |
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二部分 疟原虫来源的MIF同源分子对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研究 | 第88-105页 |
实验流程图 | 第88-89页 |
1、pyIMF和MmMFI重组蛋白的获得和内毒素去除 | 第89-90页 |
2、PyMIF对BM-DC吞噬功能的影响 | 第90-91页 |
3、PyMIF对BM-DC表面TLRZ和TLR4的调节 | 第91-94页 |
4、PyMIF对BM-DC成熟过程的影响 | 第94-98页 |
5、PyMIF对小鼠CDS+T细胞(B3Z)的作用探讨 | 第98-101页 |
讨论 | 第101-104页 |
小结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10-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0页 |
附录Ⅰ: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和参加的会议 | 第120-121页 |
附录Ⅱ:本论文所用的英文缩略语 | 第121-123页 |
附录Ⅲ: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伦理审查委员会项目评审报告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