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影像诊断学论文--核磁共振成像论文

弥散张量成像及白质纤维束追踪技术重建锥体束在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中文摘要第1-10页
英文摘要第10-12页
前言第12-15页
第一部分 弥散张量成像及纤维束追踪技术重建锥体束可重复性的定量研究第15-24页
 1.资料与方法第15-17页
   ·研究对象第15页
   ·影像检查第15页
   ·锥体束重建第15-16页
   ·锥体束重建可重复性评估第16-17页
   ·统计方法第17页
 2.结果第17页
   ·在同一方法的不同次重建结果之间进行一致性分析第17页
   ·不同方法之间重建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第17页
   ·重建锥体束的体积第17页
 3.讨论第17-19页
 4.结论第19-20页
 5.图表第20-23页
 6.参考文献第23-24页
第二部分 术中锥体束导航初步经验及对手术策略的影响第24-33页
 1.资料与方法第24-25页
   ·研究对象第24页
   ·影像检查第24-25页
   ·锥体束重建第25页
   ·术中锥体束导航第25页
   ·术中锥体束重建第25页
 2.结果第25-27页
   ·术前锥体束重建结果第25页
   ·手术结果第25页
   ·锥体束重建结果对手术策略的影响第25-26页
   ·术后锥体束的移位情况第26页
   ·影响锥体束保护的其他因素及保护措施第26页
   ·术中锥体束的保护措施第26-27页
 3.讨论第27-28页
 4.结论第28-29页
 5.图表第29-32页
 6.参考文献第32-33页
第三部分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及白质纤维束追踪技术研究紧邻胶质瘤的锥体束在手术中所受影响第33-51页
 1.资料和方法第33-34页
   ·研究对象第33页
   ·影像检查及数据搜集第33-34页
   ·锥体束重建第34页
   ·锥体束到残腔边缘距离的测定第34页
   ·肌力分级第34页
   ·统计分析第34页
 2.结果第34-35页
   ·术后锥体束到残腔的距离第34页
   ·术后锥体束到残腔的距离与术后肌力的关系第34-35页
   ·术后锥体束到残腔的距离与术前肌力的关系第35页
   ·术前重建锥体束与肿瘤边缘重叠时,术后锥体束到残腔的距离及术后肌力第35页
   ·术前重建锥体束与肿瘤边缘重叠时,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区别第35页
 3.典型病例第35-36页
   ·病例一第35页
   ·病例二第35-36页
   ·病例三第36页
 4.讨论第36-40页
 5.结论第40-41页
 6.图表第41-48页
 7.参考文献第48-51页
综述一 弥散张量成像及白质纤维束追踪技术重建锥体束可靠性的理论研究进展第51-60页
综述二 弥散张量成像及白质纤维束追踪技术重建锥体束可靠性的临床研究进展第60-67页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论文情况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肾脏去神经法对成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治疗价值
下一篇:BOLD-fMRI及DTI结合术中磁共振成像和神经导航在累及初级运动皮层肿瘤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