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抗逆候选基因OsPDCD5和OsbHLH59的功能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3页
 1 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反应第13-14页
   ·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第13-14页
   ·植物响应各种非生物胁迫反应的分子机理第14页
 2 植物PCD 参与环境胁迫反应第14-20页
   ·植物PCD 的主要类型及特征第15-16页
     ·类凋亡PCD(apoptosis-like PCD, AL-PCD)第15页
     ·自体吞噬PCD(autophagic PCD)第15-16页
   ·植物PCD 响应环境胁迫的信号通路第16-18页
   ·植物PCD 响应环境胁迫反应的研究进展第18-20页
 3 植物抗逆相关转录因子研究进展第20-22页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水稻OsPDCD5 参与非生物胁迫反应的研究第23-3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3-30页
   ·植物材料第23页
   ·实验所用的菌株、载体第23页
   ·水稻内源OsPDCD5 基因表达分析材料处理第23-24页
   ·水稻总RNA 提取第24页
   ·半定量RT-PCR 和Real-time PCR第24-25页
   ·利用Gateway 技术构建OsPDCD5 的RNAi 表达载体第25-26页
     ·RNAi 干扰区段的选择第25页
     ·OsPDCD5 干扰区段的获取第25页
     ·干扰区段OsPDCD5i 导入pDONR201第25-26页
     ·OsPDCD5 基因RNAi 表达载体的获得第26页
   ·对水稻进行遗传转化第26-28页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第26-27页
     ·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第27页
     ·胚性愈伤的诱导第27页
     ·用于侵染的农杆菌菌液准备第27页
     ·农杆菌侵染、潮霉素筛选获得抗性愈伤第27-28页
     ·转化体植株再生第28页
   ·转基因植株阳性检测第28-29页
     ·水稻基因组DNA 提取(CTAB 法)第28-29页
     ·标记基因PCR 阳性鉴定第29页
   ·转基因植株OsPDCD5 表达水平分析第29页
   ·水稻OsPDCD5-RNAi 转化体细胞水平抗逆性鉴定第29页
     ·耐盐性实验第29页
     ·抗旱性鉴定第29页
   ·水稻OsPDCD5-RNAi 转化植株抗旱性鉴定第29-3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0-35页
   ·水稻OsPDCD5 响应逆境胁迫的时空表达谱分析第30页
   ·OsPDCD5 基因RNAi 载体构建第30-31页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与分子鉴定第31-33页
   ·水稻IR64-OsPDCD5-RNAi 转基因株系抗逆性分析第33-35页
 3 讨论与展望第35-39页
   ·PDCD5 的生物学功能及进化特征分析第35-36页
   ·OsPDCD5 响应盐胁迫、低温胁迫反应第36页
   ·敲除OsPDCD5 可以提高水稻对干旱的耐受性第36-37页
   ·调控植物PCD 改良抗逆新品种第37-39页
第三章 水稻转录因子OsbHLH59 的功能分析第39-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9-43页
   ·植物材料第39页
   ·实验所用的菌株和载体第39页
   ·水稻内源OsbHLH59 基因表达分析材料处理第39-40页
   ·水稻总RNA 的抽提第40页
   ·半定量RT-PCR 和Real-time PCR第40页
   ·利用Gateway 技术构建表达载体第40页
     ·OsbHLH59 基因全长cds 的PCR 扩增第40页
     ·attB-OsbHLH59 导入pDONR201第40页
     ·植物表达载体的获得第40页
   ·洋葱表皮细胞GFP-OsbHLH59 瞬时表达分析第40-41页
   ·遗传转化拟南芥Col-0第41-42页
     ·拟南芥种子的处理及播种第41页
     ·拟南芥幼苗的移栽与培养第41页
     ·农杆菌浸沾法转化拟南芥第41-42页
     ·转OsbHLH59 基因拟南芥的获得第42页
   ·水稻日本晴遗传转化第42页
   ·转外源基因拟南芥阳性鉴定第42页
   ·转基因日本晴的阳性鉴定第42页
   ·转基因拟南芥中外源基因OsbHLH59 的表达分析第42页
   ·转基因日本晴中OsbHLH59 过表达分析第42页
   ·转基因拟南芥表型与抗逆性分析第42-43页
     ·耐盐性鉴定第43页
     ·低温胁迫分析第43页
     ·PEG 模拟干旱处理分析第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OsbHLH59 基因响应环境胁迫表达谱分析第43-44页
   ·目标基因的分离与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4页
   ·OsbHLH59 亚细胞定位第44-45页
   ·转基因OsbHLH59 拟南芥的获得第45-46页
   ·获得日本晴OsbHLH59 超表达株系第46-47页
   ·T_0 代转基因日本晴OsbHLH59 超表达分析第47页
   ·转基因OsbHLH59 拟南芥表型和抗逆性分析第47-48页
     ·转OsbHLH59 基因拟南芥耐盐性分析第47页
     ·低温胁迫分析第47-48页
     ·抗旱性分析第48页
 3 讨论与展望第48-51页
   ·OsbHLH59 具有转录因子的典型特征第48-49页
   ·OsbHLH59 参与植物耐盐反应第49页
   ·OsbHLH59 可能参与的耐盐机制第49-50页
   ·水稻和拟南芥中耐盐机制的异同第50-51页
第四章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1页
致谢第61-62页
作者简历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亚洲棉7号染色体文库构建及RGA克隆
下一篇:棉花MYB转录因子GhMS3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