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形理论的钛铁尾矿絮凝沉降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我国选矿用水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外选矿固液分离进展 | 第12页 | 
| ·絮凝技术及其产品概况 | 第12-16页 | 
| ·絮凝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 第12-13页 | 
| ·絮凝在选矿作业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 ·絮凝剂的分类 | 第14-16页 | 
| ·分形理论 | 第16-19页 | 
| ·分形理论与线性问题的区别 | 第16-17页 | 
| ·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 | 第17页 | 
| ·用分形维数表征混凝效果的前景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及理论基础 | 第19-33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理论分析 | 第20-30页 | 
| ·悬浮液稳定分散的原因 | 第20-21页 | 
| ·粒度对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20页 | 
| ·布朗运动 | 第20-21页 | 
| ·水化作用 | 第21页 | 
| ·高岭石、石英颗粒表面在水介质中荷电分析 | 第21-22页 | 
| ·双电层结构理论 | 第22-25页 | 
| ·DLVO理论 | 第25-28页 | 
| ·分形维数对混凝机理的表征 | 第28-29页 | 
| ·重力沉降原理 | 第29页 | 
| ·微流边界层理论及颗粒改性疏水 | 第29-30页 | 
| ·混凝模型的探讨 | 第30-33页 | 
| ·非线性絮体结构模型的发展 | 第30-31页 | 
| ·分形理论应用于絮团模型的研究 | 第31页 | 
| ·混凝模型中分形维数影像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试验研究方法 | 第33-69页 | 
| ·钛铁尾矿物料性质 | 第33-35页 | 
| ·试料化学特征 | 第33页 | 
| ·试料来源 | 第33-34页 | 
| ·试料粒度 | 第34-35页 | 
| ·试料真比重d | 第35页 | 
|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 ·观测计时法 | 第35页 | 
| ·上清液含固法 | 第35-36页 | 
| ·自由沉降 | 第36-38页 | 
| ·无机絮凝剂 | 第38-40页 | 
| ·添加低分子量铝盐 | 第38-39页 | 
| ·添加无机聚铁絮凝剂 | 第39-40页 | 
| ·分形维数对自由沉降和无机聚铁形成絮团的表征 | 第40-44页 | 
| ·自由沉降分形特征 | 第40页 | 
| ·药剂作用对分形维数的影响 | 第40-44页 | 
| ·计算机预处理 | 第40-42页 | 
| ·分形维数的回归计算 | 第42-44页 | 
|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 第44-53页 | 
| ·不同类型聚丙烯酰胺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 ·雷诺数对重力沉降的影响 | 第46-49页 | 
| ·STHERLAND簇分级模型的验算 | 第49-53页 | 
| ·最佳混凝条件试验 | 第53-66页 | 
| ·絮凝剂最佳用量试验 | 第53-57页 | 
| ·复配凝聚剂试验 | 第57-59页 | 
| ·搅拌强度试验 | 第59-60页 | 
| ·颗粒表面改性试验 | 第60-61页 | 
| ·最佳混凝条件时分形维数分析 | 第61-66页 | 
| ·絮体生长模型的选择 | 第61-62页 | 
| ·最佳混凝条件下絮体分形维数的测算 | 第62-66页 | 
| ·混凝后期效果参考 | 第66-69页 | 
| ·药剂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 第66页 | 
| ·回用水水质分析 | 第66-67页 | 
| ·浓密机尺寸估算 | 第67页 | 
| ·影响沉降效果的因素方差分析 | 第67-69页 | 
| 第四章 结论、创新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70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 致谢 | 第77-79页 | 
| 附录A:矿物工艺学及絮凝照片 | 第79-80页 | 
| 附录B: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