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谱仪(BESIII)飞行时间计数器(TOF)的刻度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3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3-19页 |
| ·粒子物理学简介 | 第13-14页 |
| ·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传播子 | 第13-14页 |
| ·标准模型 | 第14页 |
| ·高能物理实验简介 | 第14-17页 |
| ·强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15页 |
| ·弱电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15-16页 |
| ·探索新的物理现象 | 第16-17页 |
| ·粒子物理实验现状 | 第17页 |
| ·课题背景及论文结构 | 第17-19页 |
| 第2章 北京谱仪与离线处理系统 | 第19-29页 |
| ·北京谱仪(BESIII) | 第19页 |
| ·探测器结构 | 第19-24页 |
| ·束流管 | 第20页 |
| ·主漂移室 | 第20-21页 |
| ·飞行时间计数器 | 第21-22页 |
| ·电磁量能器 | 第22页 |
| ·μ子鉴别器 | 第22-23页 |
| ·超导磁体 | 第23页 |
| ·电子学系统 | 第23页 |
| ·触发判选系统 | 第23页 |
| ·在线数据获取系统 | 第23-24页 |
| ·离线计算机系统 | 第24-26页 |
| ·BESIII离线数据处理软件系统 | 第26-29页 |
| 第3章 TOF计数器与飞行时间的离线数据刻度 | 第29-51页 |
| ·TOF计数器的性能 | 第29-31页 |
| ·TOF探测器粒子鉴别原理 | 第31页 |
| ·TOF重建 | 第31页 |
| ·TOF的刻度方法 | 第31-51页 |
| ·简介 | 第31-32页 |
| ·端盖TOF时间刻度 | 第32-42页 |
| ·原始信息分布 | 第32-33页 |
| ·QTC 的电子学修正 | 第33-34页 |
| ·粒子的预期飞行时间 | 第34-35页 |
| ·飞行时间的刻度 | 第35-40页 |
| ·端盖TOF时间分辨的检查和K | 第40-42页 |
| ·桶部TOF时间刻度 | 第42-51页 |
| ·单端时间 | 第43-46页 |
| ·双端与双层加权时间分辨 | 第46-47页 |
| ·dimu事例的结果 | 第47-49页 |
| ·桶部TOF时间分辨的检查和K | 第49-51页 |
| 第4章 衰减长度、Q_0 以及有效速度的离线刻度 | 第51-57页 |
| ·端盖光传输衰减长度与Q_0 刻度 | 第51-52页 |
| ·桶部光传输衰减长度与Q_0 刻度 | 第52-54页 |
| ·桶部有效速度刻度 | 第54-57页 |
| 第5章 总结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致谢 | 第61-63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