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丝绸腐蚀残留物鉴定分析技术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选题依据 | 第9-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蚕丝性质和实验介绍 | 第14-25页 |
| ·蚕丝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 第14-19页 |
| ·蚕丝蛋白的化学组成 | 第14-15页 |
| ·丝素蛋白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 第15-17页 |
| ·丝胶蛋白的组成及结构 | 第17-19页 |
| ·蚕丝纤维的降解规律 | 第19-20页 |
| ·光作用降解 | 第19页 |
| ·生物因素降解 | 第19-20页 |
| ·水解降解 | 第20页 |
| ·氧化降解 | 第20页 |
| ·实验介绍 | 第20-22页 |
| ·实验设计 | 第20-21页 |
| ·研究路线 | 第21-22页 |
| ·方法介绍 | 第22-25页 |
| ·SDS-PAGE 电泳技术原理介绍 | 第22-23页 |
| ·生物质谱技术原理介绍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古代丝绸腐蚀残留物提取分析技术的探索 | 第25-34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实验部分 | 第25-27页 |
| ·实验样品 | 第25-26页 |
| ·实验仪器和实验所用的标准蛋白 | 第26页 |
| ·电泳实验前样品处理 | 第26页 |
| ·操作步骤 | 第26-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 ·现代蚕丝、辽代丝绸SDS—PAGE 结果 | 第27-29页 |
| ·辽代蚕丝蚕丝氨基酸序列的测定结果 | 第29-32页 |
| ·结论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西周荒帷纺织材料的鉴定分析 | 第34-43页 |
| ·背景资料 | 第34-35页 |
| ·实验部分 | 第35-37页 |
| ·实验样品 | 第35页 |
| ·样品初处理 | 第35-36页 |
| ·实验分析步骤及操作 | 第36-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 ·SDS-PAGE 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 ·氨基酸序列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 ·讨论 | 第41-43页 |
| 第五章 古代丝绸的降解特征初步分析 | 第43-49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 ·测试条件 | 第44页 |
| ·结果及分析 | 第44-47页 |
| ·现代蚕丝、辽代丝绸的红外光谱结果 | 第44-47页 |
| ·现代丝绸、辽代丝绸X—射线衍射结果 | 第47页 |
| ·结论 | 第47-4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工作展望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接收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