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51页 |
综述一 痛风性关节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第13-35页 |
1 流行病学研究 | 第13-16页 |
·患病率 | 第13页 |
·危险因素 | 第13-16页 |
·性别与年龄因素 | 第13-14页 |
·饮酒、饮食因素 | 第14页 |
·各种代谢紊乱 | 第14-16页 |
·其他因素 | 第16页 |
2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 第16-20页 |
·原发性血尿酸升高的机制 | 第16-20页 |
·相关代谢酶的作用机制 | 第16-17页 |
·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 | 第17-19页 |
·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 | 第19页 |
·其他因素 | 第19-20页 |
·继发性血尿酸升高的机制 | 第20页 |
·多种急慢性疾病 | 第20页 |
·慢性中毒 | 第20页 |
·药物因素 | 第20页 |
·外源性血尿酸升高 | 第20页 |
3 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 | 第20-21页 |
4 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及理化检查 | 第21-22页 |
·急性关节炎期 | 第21页 |
·痛风石和慢性关节炎期 | 第21页 |
·理化检查 | 第21-22页 |
·血尿酸测定 | 第21页 |
·尿尿酸测定 | 第21页 |
·滑囊液或痛风石内容物检查 | 第21页 |
·X线 | 第21-22页 |
·CT与MRI | 第22页 |
5 诊断 | 第22页 |
6 治疗 | 第22-26页 |
·一般治疗 | 第22页 |
·急性期治疗 | 第22-24页 |
·秋水仙碱 | 第22页 |
·非甾体抗炎药 | 第22-23页 |
·糖皮质激素 | 第23页 |
·冰敷治疗 | 第23页 |
·黑皮质激素3型受体激动剂 | 第23页 |
·其他治疗 | 第23-24页 |
·缓解期治疗 | 第24-26页 |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 | 第24页 |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 第24-25页 |
·其他相关药物 | 第25页 |
·碱化尿液 | 第25页 |
·关节镜治疗 | 第25页 |
·痛风石的治疗 | 第25-26页 |
7 痛风性关节炎的合理用药 | 第26页 |
8 痛风患者的护理 | 第26-27页 |
·饮食调养 | 第26-27页 |
·适度运动 | 第27页 |
·心理护理 | 第27页 |
9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5页 |
综述二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 第35-51页 |
1 病名及范畴 | 第35-36页 |
2 古代医家对痛风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36-37页 |
·正气不足 | 第36页 |
·外感邪气 | 第36页 |
·饮食不节 | 第36-37页 |
·情志不遂 | 第37页 |
·大病失养 | 第37页 |
·劳逸失调 | 第37页 |
3 近现代医家对痛风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37-41页 |
·湿邪为患 | 第38页 |
·热邪为患 | 第38-39页 |
·寒邪为患 | 第39页 |
·毒邪为患 | 第39页 |
·浊毒为患 | 第39-40页 |
·脾肾亏虚 | 第40页 |
·肝肾亏虚 | 第40页 |
·瘀血为患 | 第40-41页 |
4 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 第41-46页 |
·中药内服治疗 | 第41-43页 |
·中医治则及治法 | 第41页 |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治疗 | 第41-43页 |
·痛风性关节炎缓解期治疗 | 第43页 |
·外治法 | 第43-44页 |
·内外兼治 | 第44页 |
·内治联合外敷 | 第44页 |
·内治联合外洗 | 第44页 |
·针灸治疗 | 第44-45页 |
·穴位注射 | 第45-46页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46页 |
5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51-57页 |
青秦液调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实验研究 | 第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1-5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3 统计方法 | 第54页 |
研究结果 | 第54-55页 |
1 血尿酸值 | 第54页 |
2 血ADA值 | 第54-55页 |
3 血XOD值 | 第55页 |
实验小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第57-82页 |
青秦液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 第57页 |
目的与方法 | 第57-62页 |
1 研究目的 | 第57页 |
2 研究对象 | 第57页 |
3 病例选择 | 第57-59页 |
4 临床分组及治疗方法 | 第59-60页 |
5 观察指标 | 第60页 |
6 疗效评定标准 | 第60-62页 |
研究结果 | 第62-73页 |
1 临床资料 | 第62-65页 |
·一般资料 | 第62页 |
·一般资料分析 | 第62-65页 |
2 结果分析 | 第65-73页 |
·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状况比较 | 第65-69页 |
·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状况比较 | 第69-72页 |
·临床疗效总评定 | 第72-73页 |
3 总体安全评价 | 第73页 |
4 脱落情况 | 第73页 |
讨论 | 第73-80页 |
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中医认识 | 第73-74页 |
2 青秦液组方思路 | 第74-75页 |
3 青秦液临床加减辨析 | 第75页 |
4 疗效机制分析 | 第75-78页 |
·动物实验研究分析 | 第75-76页 |
·ADA代谢酶结果分析 | 第75-76页 |
·XOD代谢酶结果分析 | 第76页 |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第76-78页 |
·对血尿酸值的分析 | 第76-77页 |
·对白细胞计数的分析 | 第77-78页 |
·对血肌酐的分析 | 第78页 |
·对尿蛋白的分析 | 第78页 |
5 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思考 | 第78页 |
6 结论 | 第78-79页 |
7 问题及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附篇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个人简历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