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走向行政问责--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构建与完善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7页
目录第7-9页
绪论第9-15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2页
 三、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2-15页
第一章 行政问责制的基础理论第15-25页
 第一节 行政问责制概述第15-18页
  一、行政问责制的概念第15-17页
  二、行政问责制的内涵第17页
  三、行政问责制的构成要素第17-18页
 第二节 行政问责制的理论基础第18-22页
  一、民主政治理论第19页
  二、委托—代理理论第19-20页
  三、公共选择理论第20-21页
  四、交易成本理论第21-22页
 第三节 实施行政问责制的意义第22-25页
  一、实施行政问责制是构建责任政府的必要步骤第22-23页
  二、实施行政问责制有利于实现高效行政管理第23页
  三、实施行政问责制有利于整顿官风,提高公务员素质第23-25页
第二章 我国实施行政问责制的历程及现实困境第25-35页
 第一节 我国实施行政问责制的历程第25-27页
  一、"非典"以前:我国的行政问责实践第25-26页
  二、"非典"以后:我国的行政问责实践第26-27页
 第二节 我国实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第27-35页
  一、行政问责制的主要障碍是权力与责任划分不清第27-28页
  二、行政问责法律制度缺失第28-30页
  三、异体问责比较薄弱第30-31页
  四、行政问责配套制度的不健全第31-35页
第三章 他山之石:西方国家及香港地区高官问责制的特点及启示第35-41页
 第一节 西方国家的行政问责制第35-37页
  一、西方国家行政问责制的现状第35-36页
  二、西方国家行政问责制的借鉴意义第36-37页
 第二节 香港地区高官问责制第37-41页
  一、香港官员问责制实施的缘由第37-38页
  二、实施的主要内容第38-39页
  三、香港高官问责制的借鉴意义第39-41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路径探析第41-49页
 第一节 重塑我国行政问责文化第41-43页
  一、重新审视权与法的关系,确立法治理念第41-42页
  二、重新审视权与民的关系,确立为民服务的理念第42页
  三、重新规范权与责的关系,确立权责统一的理念第42-43页
 第二节 健全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制度体系第43-44页
  一、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制度体系第43页
  二、规范行政问责主体及其权力第43页
  三、完善行政诉讼责任、侵权赔偿责任与行政问责的救济制度第43-44页
 第三节 健全和强化异体问责机制第44-49页
  一、在各类问责主体中,人大是最重要的问责主体第45页
  二、健全司法问责第45-46页
  三、加强舆论和新闻媒体的问责规范第46-47页
  四、促进公民参与问责第47-49页
结语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5-57页
致谢第57-59页
个人简历第59-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公共性面临的难题及其实现路径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慈善价值观的培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