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9-14页 |
(一)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9-10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 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提出 | 第14-22页 |
第一节 生态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生态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思想渊源 | 第15-22页 |
1、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 | 第15-17页 |
2、卢卡奇的科学技术观 | 第17-18页 |
3、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观 | 第18-22页 |
第二章 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的非理性运用与生态危机 | 第22-28页 |
第一节 从资本主义社会技术理性来探寻生态危机的根源 | 第22-24页 |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不可协调性 | 第24-28页 |
1、资本主义技术的经济功能与生态系统的不可协调性 | 第25页 |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机制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 第25-28页 |
第三章 科学技术在解决生态危机所发挥的作用 | 第28-36页 |
第一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技术乐观主义与环境主义的批判 | 第28-29页 |
第二节 资本主义技术与生态系统之间的不可协调性 | 第29-32页 |
一、资本主义社会下科学技术的价值功能性决定了它无法解决生态问题 | 第29-30页 |
二、资本主义社会下的科技进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 | 第30-32页 |
第三节 技术的选择与生态社会主义的革命 | 第32-36页 |
第四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的理论价值 | 第36-42页 |
第一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 第36-39页 |
第二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为我们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研究范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 第39-42页 |
第五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对我们的现实启示 | 第42-48页 |
第一节 单纯依靠科技进步,不能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 第42-43页 |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种必然的绿色选择 | 第43-48页 |
1、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可能性 | 第44页 |
2、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使用 | 第44-45页 |
3、合理利用技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 第45-4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