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 第13-15页 |
1 病例来源及特点 | 第13页 |
2 一般资料 | 第13-15页 |
·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 第14页 |
·两组病例病情比较 | 第14-15页 |
·两组病例原发病比较 | 第15页 |
·两组病例治疗前中医证候及神经功能总积分比较 | 第15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第15-25页 |
1 诊断标准 | 第17-18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7页 |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第17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7-18页 |
2 纳入标准 | 第18-19页 |
3 排除标准 | 第19页 |
4 剔除和脱落标准 | 第19-20页 |
5 疾病分级标准 | 第20页 |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 | 第20页 |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 第20页 |
6 随机分组 | 第20页 |
7 治疗方法 | 第20-21页 |
·对照组 | 第20-21页 |
·治疗组 | 第21页 |
·合并危重急症的处理 | 第21页 |
8 临床观察内容(附录二) | 第21-22页 |
·一般情况 | 第21-22页 |
·中医证候疗效 | 第22页 |
·神经功能疗效 | 第22页 |
·临床疗效 | 第22页 |
9 血清HIF-1α与AngⅠ的实验研究 | 第22-23页 |
·标本的采集、离心及封存 | 第22-23页 |
·ELISA检测的操作步骤 | 第23页 |
·血清HIF-1α、AngⅠ的浓度换算 | 第23页 |
10 疗效判定 | 第23-24页 |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第23页 |
·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疗效评定标准 | 第23-24页 |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第24页 |
11 统计方法 | 第24-25页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25-31页 |
1 脑得健配方颗粒剂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研究 | 第25-28页 |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比较 | 第25-26页 |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比较 | 第26-27页 |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第27-28页 |
2 脑得健配方颗粒剂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HIF-1α、AngⅠ浓度的影响研究 | 第28-31页 |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IF-1α浓度比较 | 第28-29页 |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ng Ⅰ浓度比较 | 第29-31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31-41页 |
1 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 | 第31-32页 |
·病症认识 | 第31页 |
·病因病机 | 第31-32页 |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气虚血瘀证候分析 | 第32页 |
2 西医对脑梗塞的认识 | 第32-35页 |
·病因病机 | 第32-34页 |
·西医治疗脑梗塞的原则 | 第34-35页 |
3 血清HIF-1a与AngⅠ的研究 | 第35-37页 |
·血清HIF-1a在脑血管病中的作用 | 第35-36页 |
·血清AngⅠ在脑血管病中的作用 | 第36-37页 |
4 脑得健治疗脑梗塞的应用分析 | 第37-40页 |
·脑得健的组成依据及组成分析 | 第37-38页 |
·脑得健对脑梗塞的疗效分析 | 第38-39页 |
·脑得健对血清HIF-1a、AngⅠ的作用 | 第39页 |
·脑得健治疗脑梗塞的机理分析 | 第39-40页 |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40-41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附录 | 第49-70页 |
附录一:随机排列表 | 第49-50页 |
附录二:临床观察表 | 第50-53页 |
附录三:分级量化表 | 第53-58页 |
附录四:文献综述 | 第58-70页 |
附录五: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