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结构对等效输入的影响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 ·等效输入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等效输入的提出 | 第9-10页 |
| ·等效输入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 | 第11页 |
| ·人工边界 | 第11-12页 |
| ·土的本构模型 | 第12-15页 |
| ·等效输入的参数 | 第15页 |
| ·等效输入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本文的计算模型 | 第16-23页 |
| ·概述 | 第16页 |
| ·ANSYS 动力计算原理 | 第16-17页 |
| ·上部结构的计算模型 | 第17-20页 |
| ·土-结相互作用计算模型中的几个问题 | 第20-23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3页 |
| ·本文的篇章结构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基础和框架结构对等效输入的影响 | 第24-40页 |
| ·概述 | 第24页 |
| ·基础对等效输入的影响 | 第24-30页 |
| ·计算模型 | 第24-25页 |
| ·基础宽度对等效输入的影响 | 第25-27页 |
| ·基础厚度对等效输入的影响 | 第27-28页 |
| ·L 型基础对等效输入的影响 | 第28-30页 |
| ·框架结构对等效输入的影响 | 第30-38页 |
| ·计算模型和思路 | 第30-32页 |
| ·楼层数对等效输入的影响 | 第32-35页 |
| ·楼层质量对等效输入的影响 | 第35-38页 |
| ·结论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剪力墙结构对等效输入的平动影响 | 第40-56页 |
| ·概述 | 第40页 |
| ·线性时上部结构对等效输入的影响 | 第40-48页 |
| ·线性和非线性计算模型 | 第40-42页 |
| ·水平向等效输入加速度比较 | 第42-46页 |
| ·水平向等效输入加速度反应谱比较 | 第46-48页 |
| ·考虑土体非线性时上部结构对等效输入的影响 | 第48-55页 |
| ·计算模型 | 第48页 |
| ·水平向等效输入加速度比较 | 第48-53页 |
| ·水平向等效输入加速度反应谱比较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第四章 剪力墙结构对基础转动的影响 | 第56-73页 |
| ·概述 | 第56-57页 |
| ·线性时基础的转动效应 | 第57-63页 |
| ·计算模型 | 第57页 |
| ·基础的转动角位移 | 第57-60页 |
| ·基础的转动角速度 | 第60-63页 |
| ·非线性时基础的转动效应 | 第63-72页 |
| ·计算模型 | 第63页 |
| ·基础的转动角位移 | 第63-68页 |
| ·基础的转动角加速度 | 第68-72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第五章 桩-土-剪力墙结构对等效输入的影响 | 第73-89页 |
| ·桩-土-剪力墙结构相互作用计算模型 | 第73-74页 |
| ·桩基对等效输入的平动影响 | 第74-79页 |
| ·桩基对基础的转动效应的影响 | 第79-88页 |
| ·基础的转动角位移比较 | 第79-84页 |
| ·基础的转动角加速度比较 | 第84-88页 |
| ·结论 | 第88-8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 ·结论 | 第89-90页 |
| ·展望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作者简介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