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传承与再生—京杭运河(杭州城区段)滨水区更新设计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图表目录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第13-16页
     ·国外滨水区更新设计研究第13-15页
     ·国内滨水区更新设计研究第15-16页
   ·研究对象和方法界定第16-19页
     ·研究对象解析第16-18页
     ·研究的方法第18-19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页
   ·研究框架第19-21页
第二章 运河滨水区更新设计现状剖析第21-32页
   ·国内运河滨水区更新设计现状剖析第21-26页
     ·运河滨水区概况第21-22页
     ·运河滨水区更新现存的问题第22-24页
     ·国内滨水区更新设计实践探索第24-26页
   ·国外滨水区更新设计经验及启示第26-32页
     ·发展概况第26-28页
     ·特点分析第28-30页
     ·借鉴启示第30-32页
第三章 运河滨水区更新设计认知第32-42页
   ·现状诱因第32-34页
     ·城市结构的发展与变化第32页
     ·外围地块的开发与成熟第32-33页
     ·城市产业的更新与升级第33页
     ·运河旅游的发展与申遗第33-34页
   ·综合优势第34-37页
     ·传统的社会文化背景优势第34-35页
     ·滨水环境的文娱商业优势第35页
     ·旅游文化资源优势第35-36页
     ·综合经济效益优势第36-37页
   ·发展目标第37-38页
     ·城市象征性的公共旅游区第37页
     ·动态的历史博物馆第37-38页
     ·亲水宜居宜商空间第38页
   ·主要原则第38-42页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38-39页
     ·文脉延续原则第39-40页
     ·资源共享与社会公平原则第40页
     ·交通通畅与区块协调原则第40-41页
     ·保护与更新并重原则第41-42页
第四章 运河滨水区的更新设计策略第42-62页
   ·功能策略:高效利用有限滨水资源第42-48页
     ·自然生态段第42-44页
     ·历史文化段第44-46页
     ·公共活动段第46-48页
   ·空间策略:积极创造外向型空间第48-57页
     ·空间场地设计第48-52页
     ·建筑形体设计第52-54页
     ·景观环境设计第54-57页
   ·文化策略:发掘地域特点和历史文脉第57-62页
     ·地域性特色第57-59页
     ·地点性特色第59-60页
     ·传统性特色第60-62页
第五章 案例分析--杭州运河新城滨水区更新设计第62-72页
   ·项目背景与区位第62-63页
     ·项目背景第62页
     ·项目区位第62-63页
   ·现状问题第63-65页
     ·道路路网结构问题第63-64页
     ·运河生态环境问题第64-65页
     ·滨水区功能整体迷失第65页
   ·杭州运河新城滨水区更新设计第65-72页
     ·功能置换与补充第66-68页
     ·空间设计与控制第68-70页
     ·文化挖掘与提升第70-72页
结语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一) 著作第73页
 (二) 期刊第73-74页
 (三) 论文第74-76页
附录: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宣言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作者简历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紫线划定研究
下一篇:基于类型学和符号学的苏州古城新建建筑空间和形态设计研究